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1 0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由抗美援越革命伤残军人、国家级优秀教师、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吴金营于1986年创办。学校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职业教育初心,从职业培训起步,逐步发展为中职、高职,并于2019年升格为全国首批、福建省唯一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校。2022年,学校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成为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牵头高校和福建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荣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光明日报》曾报道学校职业本科建设成效,其“打造区域产业共生共荣的高水平教育伙伴”案例入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30年30校”典型案例。

学校拥有泉州、金井、晋江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089亩,校舍建筑面积61.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4946万元,图书馆藏书125.7万册(含电子图书)。教职工696人(含兼职折合),其中包括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省职业教育名校长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最美辅导员1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1人、福建省ABC类人才2人,以及泉州、晋江市高层次人才241人。

学校专业设置紧密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围绕石油化工、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商科、教育体育、艺术设计等8个专业群,开设20个本科专业和13个专科专业,在校生12450人,本科生占比87%。学校年社会培训规模达2.5万余人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校以“忠诚、勤奋、创新、奉献”为校训,致力于培养“健康长寿心灵美、就业创业能力强、造福社会贡献大”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推行双院制(学院+书院)管理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是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建校37年来,学校坚持组织学生早起床早锻炼,85%的学生在校期间晨跑累计超过400公里,形成了独特的“跑步育人”品牌,被写入国家、省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并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和全国高职院校“一校一品”体育工作示范基地称号。

学校以建设“产业伙伴型大学”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与华为、安踏、行云等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订单班、协同创新中心等,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学校牵头创建的晋江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首批28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是福建省唯一入选单位。学校还与信泰集团、字节跳动、金山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区域产业技术创新。

学校科研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建有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福建省清洁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绿色建筑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等13个省市级科研平台,组建省市科技特派员103人、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11个,服务产业技术创新项目100余项。

学校积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菲律宾共建“菲律宾海丝学院”,依托华为全球培训中心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国产信息技术人才。学校具备留学生和面向港澳台地区招生资格,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标准和技术创新标准输出。

学校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完善,在历次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评估中均获优秀,荣获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泉州市高校留才奖等荣誉。学校通过“全链条生涯教育体系”为在校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能力训练,为毕业班学生提供就业分类指导,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学校办学成效显著,荣获全国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福建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福建省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福建省技能大赛集训基地、福建省众创空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孵化基地、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福建省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泉州市平安单位等称号。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以其深厚的校史、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卓越的办学成果,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院校。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