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武警工程大学简介
历史沿革
武警工程大学坐落于历史悠久的古城西安,其前身为武警技术学院,成立于1983年。1998年9月,学院更名为武警工程学院,标志着其教育层次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大。2011年6月,学院进一步改建为武警工程大学,成为武警部队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2017年6月,武警工程大学与武警乌鲁木齐指挥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武警工程大学,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作为武警部队最早组建的高等教育院校,武警工程大学在培养指挥管理警官和专业技术警官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学校不仅是武警部队最早开办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院校,也是全军重点建设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武警部队唯一被确定为军队重点建设院校的专业类高等教育院校。
学科专业
武警工程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学校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军队指挥学、军事装备学)、4个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军队指挥学、军事装备学、军事智能、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领域(作战指挥保障、电子信息、法律)。
学校构建了以军队指挥学、军事装备学为主干,以军事通信学、密码学、武警法学为支撑的“武警指挥、武警装备、武警通信、武警信息安全”4个学科群。现有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等17个本科教育专业(类)。2019年6月,武警部队执勤安保、机要密码、作战数据、武管部队特种作战4个学科被列为军队重点建设学科专业。
师资力量
武警工程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员305名,博士和硕士教员600余名,研究生导师67名。3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60人次享受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40人被评为全国、全军、武警部队优秀教师,56人次获全军杰出人才奖和育才奖。
学校还拥有2个“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团队,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军队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2人入选“军队高层次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2人荣获中国科协杰出青年“求是”实用工程奖,1人被评为“全军备战标兵个人”,2人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科研成果
武警工程大学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近10年来,学校先后出版各种专著、译著40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000余篇。完成武警部队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70余项,其中100多项通过省部级鉴定,400余项获军队、省级科技进步奖或国家专利。
学校已成为武警部队对外交流的窗口、理论研究和装备研发的重要基地,为武警部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教学保障
武警工程大学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生活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校园绿化、美化、亮化、文化、正规化、信息化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生活保障体系。
学校建有藏书110多万册的数字化图书馆,基础教学、融合通信、信息安全、军事装备、非致命武器5个实验室群136个实验室,武警部队唯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占地500亩的野外综合训练基地。
此外,学校还建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塑胶运动场、游泳馆、射击场和室内体育馆、多功能俱乐部、各具特色的学员队文体活动中心、公寓式学员宿舍、综合食堂等,为学员的学习、训练、课外活动和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就业情况
武警工程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学校毕业生主要面向武警部队、军队、公安系统、国家安全部门等单位就业,部分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学校与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
学校还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定期举办就业招聘会、就业讲座等活动,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技巧,提升就业竞争力。
学校特色专业
武警工程大学的特色专业包括武警指挥、武警装备、武警通信、武警信息安全等。这些专业紧密结合武警部队的实际需求,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武警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年大事
1983年,武警技术学院成立。
1998年9月,更名为武警工程学院。
2011年6月,改建为武警工程大学。
2017年6月,与原武警乌鲁木齐指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武警工程大学。
2019年6月,武警部队执勤安保、机要密码、作战数据、武管部队特种作战4个学科被列为军队重点建设学科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