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石油学院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3 0

哈尔滨石油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始建于2003年,原址位于大庆市,后迁至哈尔滨市。2012年,学校正式转设更名为哈尔滨石油学院,2020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标志着学校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名,教师600余名,其中自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近50%。教师队伍汇聚了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二级教授、省级教学名师,以及国内知名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和海外归国青年才俊。学校占地面积89.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03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场所面积3.3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355.05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近93.91万册。

学校设有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8个二级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数理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工程训练部6个教学院部。开设35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6大学科门类,其中工科专业24个,占专业总数的68.57%。学校重点建设“数字石油化工”和“智能制造”专业集群,紧密对接石油化工和智能制造产业链。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石油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多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区域行业服务优势突出。与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大连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企业建立实习就业基地;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江苏省南通市、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山东省东营港管委会等多地人社部门签订政校合作框架协议;与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黑龙江俄速通集智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尤其在石油化工、智能制造等领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积极响应黑龙江省加快教育向北开放的发展战略,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喀山联邦大学、远东联邦大学等30余所俄罗斯高校开展深度合作,推出中俄交换生、“4+2”中俄国际硕士班、“2+2”本科联合培养、“1+4”中俄国际本科班等教育模式,为中外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近年来,参与中俄教育交流合作的学生已达500余人,国际化办学成效显著。

学校秉持“承大庆精神立德,以铁人榜样树人”的育人理念,弘扬“博学求实、励志创新”的校训精神,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读书节”“寝室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科技文化艺术节”“阳光体育节”“学习雷锋活动月”“心理健康活动月”等品牌校园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兴趣激发与才华展示的舞台。

近年来,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成绩显著。教师团队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师生原创大型情景话剧《铁人颂》获“黑龙江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最具影响力民办高校”“黑龙江省师德先进集体”“全省高校系统文明校园”“全省首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校史方面,哈尔滨石油学院自2003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为己任。2012年转设更名后,学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2020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标志着学校办学质量得到国家认可。近年来,学校在科研创新、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成为黑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领域的标杆院校。

学校特色专业包括石油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物联网工程等,其中石油工程专业依托学校深厚的行业背景和资源优势,培养了大批石油化工领域的高素质人才。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作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紧密结合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