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工程学院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1 0

皖江工学院坐落于全国文明城市、享有“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美誉的安徽省马鞍山市,毗邻南京、合肥两大省会城市,区位优势显著。学校前身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于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2018年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正式更名为“皖江工学院”。

学校现有霍里山和郑蒲港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2.2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5.93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956人,教职工1054人,其中专任教师83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741人,占比88.32%;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85人,占比45.89%;“双师型”教师178人,占比21.22%。学校拥有长江学者1人,二级教授12人,省级教学团队11个,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级教坛新秀21人。

学校设有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信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创新与产业工程师学院等11个教学单位。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形成了以工科为主、水利为特色,工、经、管、艺、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现有招生专业34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及以上重点建设专业项目26项。此外,学校还设有4个特色专业、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4个安徽省“振兴计划”建设专业。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现有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河海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各类实验室85个,其中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市重点实验室1个,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学校还设有10个研究所、1个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和1个高新技术研究院。近年来,学校主持各级各类纵向科研课题607项,出版著作、教材117部,发表学术论文1579篇,其中SCI、EI、CSSCI检索论文285篇,取得受理、授权专利472件,其中发明专利208件。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经费达9300余万元。

学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校以来,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国际级各类比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790余项,其中国家奖361项,国际奖38项。学校设有创新创业学院,年均参加创新实践竞赛学生达5000余人,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闻天班”、“华孚工程师班”等特色育人工程,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建校15年来,累计为社会输送近37000名合格本科毕业生,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近年来连续接近15%,2023年为13.34%。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左右,2023年达到95.99%。在“2023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中,皖江工学院以69.2分位列中国民办高校(主榜)第30位,安徽省第1位。

学校以“工学为主、水利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为发展目标,致力于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在水利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毕业生在水利、建筑、信息技术等行业就业前景广阔,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学校校史可追溯至2008年,前身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2018年正式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先后荣获“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还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近年来,学校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21年,学校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2年,学校与河海大学合作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23年,学校成功举办“全国水利工程创新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参与,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未来,皖江工学院将继续坚持“工学为主、水利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方向,努力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