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高等学府
二、2025年马鞍山学院简介:
一、学校概况
马鞍山学院是经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016亩,已建成建筑面积29.1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纸质图书64.54万册。学校设有医工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智造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部等9个院(部),涵盖工、经、管、文、艺等学科门类,共开设34个本科招生专业。学校面向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山东、广东、陕西等省份招生,现有在校学生11853人。教职工666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比达91.83%,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约25.30%。
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依法依规办学治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的政治、思想、文化、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和思想引领作用。学校秉承“德才兼蓄,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创新”的优良校风,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和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学校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逐步构建了“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注重创新、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教育教学成果显著。近年来,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2%以上,升学率稳定在10%以上。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及其相关领域,深受社会企事业单位欢迎。此外,学校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近三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10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34项,包括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金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重要赛事奖项。
学校将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和创业实践平台有机结合。自2012年起开设《创业教育与实践》必修课,并开展模拟实训、网络创业培训、创办企业培训等选修课程。2017年,学校获批省级创业学院和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021年成功获批省级众创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和实践机会。
二、办学沿革
马鞍山学院的前身是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成立于2003年6月,是由安徽工业大学申办并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201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正式转设为马鞍山学院,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三、办学特色
学校以产教融合和国际合作办学为两大发展抓手,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产教融合
2021年,学校与马鞍山市共建安徽省首家工程师学院,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学校主体、服务企业”的模式,汇聚校内优质教育资源及本地战略新兴产业资源,加强工程实践训练教育。作为安徽省试点,学校被授权设置工程系列中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毕业生可通过评审获得初、中级工程专业技术职称。试点开展以来,已有390余名学生通过工程师学院获评职称,实现了“带着职称去就业”,显著提升了就业质量。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瞭望》周刊、光明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安徽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
2. 国际合作交流
学校与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2017年,学校与日本大阪大学开展合作,聘任大阪大学副理事长担任荣誉院长,并设立“3+1”访学留学项目。2020年,学校开设西班牙语专业,与西班牙马德里康普斯顿大学、巴塞罗那自治大学达成合作意向。2024年,学校与日本金之桥株式会社签订协议共建海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发展平台。目前,学校与日本、英国、意大利、泰国、西班牙等国家的知名大学开展了本硕联合培养、访学留学、海外实习等多种项目,同时积极组织夏令营、冬令营等短期交流活动。
四、特色专业与就业优势
马鞍山学院在特色专业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其中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建筑工程、艺术设计等专业在省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2%以上,就业方向涵盖制造业、信息技术、建筑工程、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学校还通过工程师学院和创新创业平台,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五、校史与历年大事
马鞍山学院自2003年成立以来,经历了从独立学院到民办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2019年转设为马鞍山学院后,学校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21年,学校与马鞍山市共建安徽省首家工程师学院,成为产教融合的典范。2024年,学校与日本金之桥株式会社共建海外实习基地,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化办学路径。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