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15 0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是由宁夏大学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02年3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1月经教育部确认。学院坐落于风光秀丽的塞上历史文化名城银川市,毗邻宁夏大学。

学院占地面积252亩,新校区规划面积877.17亩。面向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8416人。学院招生录取率连续5年保持100%,已向社会培养16届共计20892名合格毕业生。

学院现有文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个门类,30个本科专业。建有4个院级重点学科,1个学科入选自治区“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6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20个专业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群)入选自治区“十三五”重点专业,5个专业入选自治区产教融合示范专业。

学院始终毫不动摇地将为社会培养一批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有担当、有潜力、有发展的人才作为学院的追求,将“用心”和“责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2016年,学院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应用型整体转型高校,加入了“全国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构建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课程体系,建成了“四大课程平台”和“七大课程群”。近三年,累计有1766支创新创业团队、8079人次学生参加了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生参赛覆盖率连续三年位列全区高校第一。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0%以上。

学院拥有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师资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39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双师型”教师79人,自治区教学名师3人,自治区级青年拔尖人才4人,自治区师德标兵1人,宁夏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中,学院在全国428所民办及独立学院中排名第25位,在宁夏民办及独立学院排名第1位,在宁夏本科高校中排名第4位。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台湾朝阳科技大学、铭传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韩国又松大学等开展了实质性交流合作。与区内外一批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在宁夏率先建立了校、行、企三方联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实现校行企共建“创新创业+供应链学院”,与厦门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共同建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

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社会满意度十佳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宁夏高校党的建设先进集体、宁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宁夏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宁夏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银川市“平安校园”。2016年、2019年分别获得自治区“就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被评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面向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学院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向着建设西部地区特色鲜明、较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目标笃定前行。

校史与历年大事: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自2002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04年,学院正式获得教育部确认,成为宁夏地区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2016年,学院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应用型整体转型高校,标志着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2020年,学院在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中排名第25位,进一步彰显了其教学实力。

特色专业:

学院在多个学科领域具有显著优势,特别是在文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中,设有多个特色专业。其中,6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和3个自治区“十三五”重点专业(群)在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学院还设有5个自治区产教融合示范专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就业保障。

就业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0%以上,多次获得自治区“就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院与区内外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此外,学院还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未来展望: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努力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特色鲜明、较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学院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