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工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始建于2001年的“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4年设置为独立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5年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现建有成都和眉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76.15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92亿元,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250个,馆藏纸质图书240.25万册,图书馆内还建有“三苏”文化馆,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69个,网络基础设施完备,校园网覆盖全校。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明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坚守“三心三实”的办学初心,践行“崇工重商、理实兼优”的办学理念,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学校确立了“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立足地方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校史与历年大事
四川工商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1年,最初作为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成立。2004年,学校升格为独立学院,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5年,学校正式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四川工商学院”,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2016年,学校被列为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实施“一二三行动计划”,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机制保障”四大工程,办学思路实现“四个转向”。2018年,学校被评为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优秀单位和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学校。2021年,学校转型改革成果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特色专业与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11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43个,涵盖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6大学科门类。其中,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6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7个。学校在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艺术设计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三苏文化”相关专业,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育人特色。学校还承担了省(市)级教学科研项目450余项,获得各类教学科研经费670余万元,获得省、市级教学与科研成果奖25项。
就业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校地、校企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了中兴通信学院、眉山市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等6个现代产业学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近三年,本科新生报到率均超过95%,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超过9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5%以上。学校还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就业和深造机会。
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师德标兵、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等30余人。学校还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3个,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坚实保障。
办学特色
学校建设了“以文育人、德才兼修”“开放融合、服务地方”“创新创业、协同育人”三大办学特色。立足“东坡故里,千载诗书城”,学校以“三苏文化”为特色,实施“五位一体”文化育人工程,打造“三苏文化”校园。学校还推行“四个融入”,实施“两个转化”,近三年完成服务地方项目50余个,搭建思政实践育人平台,在凉山州盐源县实施“四百科教帮扶工程”,推广作物新品种及新技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9000余万元。
党建工作
学校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践行“强化三大建设、凸显四大功能”的党建工作模式,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依法治校,健全基层党组织。图书馆党支部获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且通过验收,并获“四川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个学生党支部荣获“四川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1个教师党支部荣获“四川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学校声誉
近年来,学校荣获“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园林式校园”“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改革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图书馆”“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杰出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2019年,学校位列“中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省域科研综合竞争指数”四川省同类院校第一,并连续五年跻身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行列。
面向未来,四川工商学院将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内涵建设、转型改革、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把学校建成全国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