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传媒学院
二、2025年四川传媒学院简介:
四川传媒学院始建于1997年,其前身为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综合类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博学笃行、德艺双馨”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主校区位于成都市郫都区,两个实习实训校区分别位于成都市蒲江县和四川省阆中市。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397.95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4亿元。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26.84万册,拥有4K超高清电视转播车、箱载式转播系统、2000多台3D/4K高清摄影摄像设备和高端数字摄影机、3000多台后期编辑设备和图形工作站、大型录音棚、大型摄影棚、艺体中心等先进设施。
学校现有近一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四川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入选1人,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四川省民办高校教学名师5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1人,四川省“天府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委委员1人,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1人。
学校开设了50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艺术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等6大学科门类。特色专业包括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等。学校有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培育学科1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建设专业5个。获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
学校入选教育部规建中心“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试点院校,是四川首批“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协同育人改革试点”院校。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学校提出了“三融合”“五对接”“三贯通”“三层次”的“353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有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级精品课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1门,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19个。
学校建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挂牌的"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播用产业基地——成都影视硅谷”、第一批“四川省高校创新创业创造‘学教研产城一体化,示范基地”等高端协同育人平台。以学校为核心区域的成都影视城,被成都市列为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建设了现代高科技摄影棚-成都影视硅谷“视界一号”摄影大棚。
学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一带一路”倡议在美国的传播国与认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艺术基金项目等18项。获批国家广电总局虚拟现实视听技术创新与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参与研制了国家广电总局《5G高新视频-沉浸式视频技术白皮书》《5G高新视频-VR视频技术白皮书》等行业标准,完成了《2018中国数字创意产业人才术培养白皮书》的编撰,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和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成功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智库电子所和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联合牵头的重大科研项目“面向超高清视频行业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超高清视频显示终端检测验证公共技基术服务平台”。拥有“沉浸式超高清视频创新应用四川省广播电视局重点实验室”和省级科普基地“四川传媒博物馆教育科普基地”。
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七万余名毕业生。涌现出一批以“九五后”全国人大代表徐萍,四川卫视新闻主播李丹,湖南卫视知名制片人、导演任洋,凤凰卫视主持人田桐,世界体育新闻摄影比赛一等奖获得者鲍泰良,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编剧兼导演孔大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峨眉武术传承人马赵凌云,短视频博主、《逃出大英博物馆》系列剧主创、导演张家俊等为典型代表的优秀校友。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12项。
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马国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多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交流协议,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合作举办了“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开设了国际本硕连读、专本/硕连读、国际本科及各类短期交流项目。
面向未来,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内涵式发展,朝着建成特色鲜明的民办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阔步奋进。
学校校史悠久,自1997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发展。2013年,学校成功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高校,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国内传媒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
学校历年大事包括:2005年,学校首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10年,学校与多家国际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2015年,学校成功举办首届国际传媒教育论坛;2020年,学校获批国家级虚拟现实视听技术创新与应用实验室。
在就业方面,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广播电视、影视制作、新闻出版、广告传媒等行业。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