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翻译学院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2 0

西安翻译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终南山北麓、历史文化名镇太乙宫,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省属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由著名教育家丁祖诒先生于1987年创办,2005年升格为本科高校,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作为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学校先后荣获“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在“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西安翻译学院位列全国民办高校第14位、陕西民办高校第1位。

学校占地面积131.0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4.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35亿元。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截至2023年9月,拥有中外文纸质图书242.86万册、电子图书271.90万册。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242人,教师1268人,其中专任教师中硕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9.35%,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0.09%。教师队伍中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终南学者等52位专家学者。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教学为中心,形成了以文为主、外语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38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经、管、工、教、艺、医7大学科门类。其中,学校开设了英、日、德、法、俄、朝鲜、西班牙7个外语语种,是西部地区外语语种最丰富的民办本科高校。学校拥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特色专业9个。

在就业方面,西安翻译学院与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资源共建、全程参与、互利共赢的合作育人模式。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领域涵盖教育、外贸、翻译、文化传媒等多个行业。学校还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和“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业支持和实践机会。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学校获批国家一流课程3门、陕西省一流课程19门、省级虚拟教研室1个、陕西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学校还拥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省级特色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

西安翻译学院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体活动和品牌项目。现有学生组织99个,开展“多语种文化艺术节”等30余个品牌活动。近三年,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1426项,其中国家级奖301项、省部级奖1125项。学校还获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和“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高校”等荣誉称号。

在科研方面,学校紧密对接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聚焦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组建科研团队,凝炼研究方向。学校先后成立科研机构11个,其中省级科研机构3个,获批建设省级科普基地2个。人工智能翻译研究中心获批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陕西口岸发展研究院获批陕西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近三年,学校承接各级各类横向研究项目934项,省级以上项目225项,年均项目到款经费4000万元以上,发表论文近3000篇,出版学术著作74部,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励20项。

学校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加拿大、英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9个国家的61所高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本硕连读、硕士直通车、免费交换生及境外游学等各类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近三年,支持79名教师在境外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400余名学生出国交流或线上交流与深造,来校或线上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近300名。学校还成立了“译创国际考试中心”,是西北地区唯一开设AP、CMA考点的民办高校。

西安翻译学院以丁祖诒先生倡导的“高尚教育”为引领,形成了“读书、做人、变革、奋进”的校训和“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爱生如子、厚德敦行”的办学精神。学校坚持“严管与厚爱相济”“严谨与活泼相融”的校园文化,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许多人已成为行业精英,为学校赢得了“要学习到西译”的社会美誉。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办学原则,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学校立足西安、面向西部、服务陕西、服务基层,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全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全国一流民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