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工程大学
二、2025年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简介: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是山东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齐鲁大地,是一所以农业为特色、工科为支撑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期间历经多次调整与合并,1959年合并为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后又历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五七干部学校、山东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五七干校、山东省省级机关五七干部学校等阶段。1979年恢复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1983年改建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13年正式更名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学校的校史见证了新中国农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农林干部培训到如今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学校始终秉承“厚德、自强、求是、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勤勉、实干、精业、励新”的校风。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在办学水平、综合实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济南、齐河、淄博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682.17亩,校舍建筑总面积71.8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742.32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23.89万册,建有106个实验室、17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拥有2个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学校还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形成了“农工融合”的办学特色。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现有教职工949人,其中专任教师748人,教授、副教授28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797人。学校拥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多名教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学校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发展,形成了以高水平教师为核心的科研与教学团队。
学校现有16个二级学院(部),40个本科专业,涵盖农、工、理、管、经、艺、文7个学科门类,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6300余人。学校积极探索新农科、新工科建设,现有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1个、省级一流专业5个,驻淄高校品牌专业2个。学校注重实践教学,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23门。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近五年获批科研项目53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46项,立项科研经费5595.12万元。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拥有国家专利授权230项、软件著作权158项,制定地方标准35项,出版著作教材14部。
学校高度重视开放办学,与山东文旅集团、华为、360集团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学校还与英国、美国、爱尔兰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互派、学者互访和联合培养等交流合作。学校是山东省外国留学生接收单位,接收来自泰国、哈萨克斯坦等1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
在就业方面,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还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邀请知名企业来校招聘,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
学校的特色专业包括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这些专业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还注重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回首历史,学校由农而立、因农而兴、依农而盛,虽几经更名,但始终心系“三农”,农业教育初心未改。扎根齐鲁大地,根植农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的历史使命和价值追求。目前,学校本科教学脚踏实地,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正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学校历年大事记:
- 195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
- 1959年:山东省农业干部学校与山东省林业干部学校合并为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
- 1979年:恢复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
- 1983年:改建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 2013年:更名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 2020年:学校获批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
- 2022年:学校与华为、360集团等企业共建协同育人平台。
- 2023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优秀高校。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将继续秉承“厚德、自强、求是、笃行”的校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求发展、以特色强内涵”的办学理念,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