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高等学府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3 0

新余学院坐落于江西省新型工业城市——新余市,这座被誉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美丽之地。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余罗坊留下了光辉著作《兴国调查》,为新余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余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5年,当时新余复市不久,新余职业大学应运而生,成为新余市高等教育的重要起点。1992年6月,学校升格为新余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新余学院,成为新余市唯一一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占地2000亩,校舍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68万册,电子图书138万册,网络带宽20G。现有专任教师712人,在校生16000余人,设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电工程、数学与计算机、建筑工程等13个二级学院,涵盖36个招生专业,其中理、工、医类专业25个。建校以来,学校累计培养了8万余名毕业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新余学院始终坚持扎根新余大地,立足服务新型工业强市办学,优先发展工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文理为基础、新能源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启动了转型发展工作,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学校是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全省唯一的“普职融合”改革试点高校,也是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首批高校,并入选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获批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3年作为参与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主持单位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在全省高校第二轮专业综合评价中,26个参评专业中有1个专业排名全省第一,12个专业排名前50%。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一流课程24门、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4个。此外,学校牵头组建了江西省房地产建筑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拥有江西省太阳电池新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硅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交邮融合农村电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

在就业方面,新余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多年来高于全省同类院校平均水平,尤其是在国家电网等大型企业的考录中表现突出,考录人数多年来稳居全省高校第二。学校还积极推动学生参加研究生考试,部分二级学院的录取率高达30%,充分体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

新余学院的特色专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电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尤其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新余市作为全国新能源产业基地的优势,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还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标准推进基层党建工作,1个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个二级党组织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思政工作多次在全省考评中名列前茅,2个项目获全省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重点培育建设立项。学校还被评为第一届江西省高校十大文明校园,并连续四年通过江西省文明校园复查。学校打造的“沐浴经典”“真人图书馆”“周末文化广场”等校园文化品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荣获了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荣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余学院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秉承“求新、求实、求善”的校训,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敢想敢干、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的光荣传统,努力践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打赢七大攻坚战,奋力谱写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新篇章,为打造新型工业强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西实践贡献力量。

新余学院的校史不仅是学校发展的见证,更是新余市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缩影。学校将继续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江西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