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浙大城市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为创建于1999年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20年6月,杭州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超常规支持浙大城市学院十年创百强跨越发展。
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毗邻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校园占地1027亩,校舍面积51万余平方米。设有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等13个学院和浙大城市学院怀卡托大学联合学院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35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经、法、文、历史、理、工、医、管、艺术等九大学科门类。现有本科生11500余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名,与浙江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330余名。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50余人。拥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引才计划和国家重要人才项目入选者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41人,专任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比近50%,博士学位占比69%。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和实践智慧,基础牢固、专业扎实、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浙江省一流学科8个,省一流专业、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18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产教融合示范基地(项目)3个;近年来获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9门,入选省课堂创新校、省课程思政示范校,教改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设立“求是雏鹰班”(与浙江大学合作);全国首创“城市数字治理创新班”,开设“数字治理”“数字贸易”“数字文旅”等产业班、特色班21个,着力培养社会紧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2021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办学层次实现新突破。
学校面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科教创新综合体建设,设有院士、高层次学术领军人才领衔的脑与认知研究院、历史研究中心、先进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智慧交通运输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科研机构30余个。拥有浙江省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全省重点实验室2个(共建),省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国际合作基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另有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基地、浙江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研究基地、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各1个。
学校坚持立足杭州、服务浙江、面向全国,推进城校融合的分布式办学,开展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社会服务。先后与西湖区、滨江区、拱墅区,省文旅厅、市委宣传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发改委、市交投集团以及中科曙光、新华三集团、杭氧集团、君亭集团等开展战略合作,共建了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和两个产业学院,其中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产业学院入选2023年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名单。学校设有继续教育学院,是全省十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之一。
学校秉承百年求是文脉,汲取杭城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精神禀赋,形塑了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涵育了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和城院特色的大学文化体系,打造了城院大讲堂、城市理想、年度星光大课、墨香校园、良渚文化进校园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校园文化品牌。
学校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现有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共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以下简称UW学院)1个,2022年通过教育部评估;与美国、日本、德国、新西兰等国(境)外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与美国罗马琳达大学等共建国际健康科学中心,开办口腔卫生特色班和呼吸治疗特色班,在全国范围内首创基于本科护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国际化医学特色人才培养。2022年学校招收国际学生学历生,迈出了国际化教育新步伐。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和浓厚的国际化校园氛围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UW学院四届毕业生99.4%获得中新双学位,国内外大学深造率73%。
浙大城市学院的校史可以追溯到1999年,当时作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立。2020年,杭州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等教育机构。
学校的特色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治理、数字贸易、数字文旅等,这些专业紧密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此外,学校还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合作,开设了多个特色班和产业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在就业方面,浙大城市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领域涵盖了信息技术、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行业,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学校历年大事包括:1999年成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20年与杭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2年招收国际学生学历生,迈出国际化教育新步伐。这些重要事件标志着学校在办学层次、国际化教育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