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大学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1 0

西昌学院坐落于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当时北洋工学院内迁至西康地区,创建了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开启了西昌学院的办学篇章。经过多次变迁与整合,200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凉山大学和凉山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西昌学院。作为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院校,西昌学院不仅是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中的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之一,还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唯一一所省、部、委共建高校。2022年,学校被增列为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受援高校,由中国农业大学对口支援,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学校现有安宁、邛海两个校区,占地1900亩,建筑面积45.6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9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1亿元,纸质图书250.66万册,数字资源量1036.97万册,全日制在校生18365人。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在服务地方经济、传承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校史与历年大事

西昌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当时北洋工学院内迁至西康地区,创建了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此后,学校几经变迁,2003年正式合并组建为西昌学院。2010年,学校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院校,开启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之路。2018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并在“禁毒防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学校被增列为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受援高校,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特色专业与就业情况

西昌学院在特色专业建设方面成绩斐然,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其中,农业资源与环境彝语言文学民族学等专业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学校还设有“四川省彝汉双语师资培训基地”和“四川省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为地方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就业方面,西昌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尤其在凉山州及周边地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全州县处级干部的50%、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的70%、高层次农牧人才的80%、水电和建筑领域技术骨干及高层管理人员的85%均毕业于西昌学院。学校与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百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

科研与社会服务

西昌学院以特色资源研究为重点,现有各级科研平台40个,重点开展以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为主的科学研究。学校获国家级项目立项39项,省、州科技进步奖68项,获省级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18项,选育作物新品种28个,获得国家专利361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34项,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24项。学校被授予“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单位”称号。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坚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发展思路,积极参与凉山州的乡村振兴工作。学校通过“6+1+1”彝区顶岗支教、“一村一幼”等项目,助力教育帮扶;在脱贫县建立产业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开展科技服务、技术指导、培训和科普宣传,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助农增收致富。学校还积极开展文化艺术服务和彝区乡村美化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和乡村文明建设。

对外合作与国际交流

西昌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与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百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建新工科产业学院。学校还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在国际交流方面,学校与意大利巴勒莫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匈牙利佩奇大学等签订了合作协议,选派近百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出国交流访问。目前,学校有来自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老挝等国的留学生在校就读。

面向未来,西昌学院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凉山、面向四川、辐射西南,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