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理工学院
营口理工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占地面积约1152亩,建筑面积29.89万平方米。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9年1月,当时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营口市人民政府与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合作建设营口大学园。经过四年的孵化,2013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建立营口理工学院。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61人,其中99.16%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在校生近8000人,开设本科专业26个。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管理、应用化学等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更是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在师资力量方面,学校拥有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6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先进工作者1人、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省高校优秀辅导员1人。此外,学校还入选“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7人。
学校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建有辽宁省重点实验室2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1个、辽宁省科技创新智库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技术转移示范中心1个、辽宁省备案众创空间1个。近五年,学校荣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
在就业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建16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其中9个获批为“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近三年,学校本科毕业生14.53%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就业,57.31%到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等知名民企就业,58.83%在辽就业、创业。毕业生包云颖荣获2019年营口市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
学校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与俄罗斯远东国立交通大学、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国立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书,开展学生文艺活动和“机电产品设计”学术活动。学校还参与中国营口—俄罗斯利佩茨克友好关系城市的建立。
学校始终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根植营口、服务辽宁、深融行业,搭建了与区域产业高度匹配的专业布局,构建与营口临港经济强对接、高契合、有特色的机械、材料、化工、自动化、物流、大数据六个专业群,全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学校构建“一聚焦、三强化、四递进、四护航”的“1344”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聚焦“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产业需求导向、产教融合、工程能力”,实施“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层次渐进式教学,推行“德育导师、学业导师、专业导师、实践导师”四导师协同护航育人。学校逐步形成了“双驱动、双融合”的办学特色,坚持用好课堂主渠道与固化养成教育的“双驱动”育人之路,坚持走产教融合与师生融合的“双融合”发展之路,塑造学生优良品质,助推学生成才成长。
学校深入实施“科技副总计划”“企业·博士双创计划”等服务地方行动,选派“助企科技专家”“技术副总经理”94人入驻营口市34家规上企业,为企业科技创新注入了活力。学校面向营口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人员开展各类培训,累计培训7700余人次,为辽宁、营口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智力支持。
营口理工学院不仅在学术和科研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服务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荣获营口市文明校园、辽宁省民族体育先进集体、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团委先后荣获“辽宁省先进团委”“辽宁省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聘任德艺双馨文艺名家进校园,建有营口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营口市民族文化陈列馆、辽南文化研究所等,承办、参加省市少数民族运动赛事。繁曦戏剧社获辽宁省美育优秀社团。学生在辽宁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27个奖项。学生在全国啦啦操联赛(沈阳站)、辽宁省大学生田径比赛、辽宁省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第九届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体育赛事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4项,累计获奖252人次。
营口理工学院以其卓越的教育质量、丰富的科研成果和广泛的就业前景,成为辽宁省乃至全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学校将继续秉承“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理念,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