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师范学院
沧州师范学院坐落于河北省东部渤海之滨、运河之畔的沧州市,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性、应用型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58年,历经多次合并与升格,逐步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1962年更名为沧州师范学校,1984年升建为沧州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沧州地区教育学院合并,2001年与沧州师范学校、沧州农业机械工程学校、沧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沧州师范专科学校。2010年3月升建为沧州师范学院,201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2年被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秉承“明德、博学、知行、日新”的校训,弘扬“孜孜以求、团结奉献、精益求精、敢于胜利”的师院精神,经过六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高校。学校规划用地1113亩,现已完成713亩地的规划建设,建筑面积36.82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0万册,纸质期刊1200余种,电子图书300万册,拥有19个数字资源数据库,校园网全面覆盖教学与办公区。
学校现有教职工998名,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34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695人(博士85人)。专任教师825人,外聘教师113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教师,并聘请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52个,在校生16000余人。学校以师范专业为基础,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拥有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5个,科学研究平台21个。
学校特色专业包括化学、生物学、教育学等,其中化学专业是教育厅首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与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是河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还拥有《仪器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省级精品课程,以及《大学语文》《英语口语》等河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此外,学校建立了河北省大运河文化研究基地和沧州师范学院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后者获批首批国家基地。
在科研方面,学校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3486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681篇,被SCI、EI等重要检索期刊收录论文231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23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和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76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0项,11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27项成果获得沧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成果获得沧州市科技进步奖。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与4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学校在新疆轮台县建立实习基地,截至目前已派出178余名实习学生,受到当地中小学、幼儿园和教育局的一致好评。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就业领域涵盖教育、科技、文化、经济等多个行业,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在国际交流方面,学校与英国、美国、韩国、克罗地亚、西班牙、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40余所知名高校结为友好学校,签订国际交流合作协议书及备忘录,积极开拓教育对外开放渠道,为学历提升、文化交流、合作科研等方面提供便利。
学校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利用齐越教育馆、野生动物标本馆、文字博物馆、洪昌美术馆、校史馆、图书馆和体育训练馆,打造“红橙金绿青蓝紫”七色育人文化,围绕“三全育人”形成了“十大育人”体系的工作格局。学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河北省文明校园”,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组织单位”“河北省教育系统志愿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齐越大讲堂被评为河北省第一批高校文化讲坛,《沧州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沧州师范学院以其悠久的历史、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卓越的办学成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环球时报、人民网、新华网、河北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的办学成就,展现了学校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