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崇左市。崇左市不仅是沿边境、邻首府、近机场、连东盟的重要陆路门户,还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一带一路”南向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学校分别于2016年、202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广西新一轮硕士学位B类立项建设单位。
【校史沿革】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39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崇善师范学校。历经多次更名和合并,学校先后经历了广西省立龙州师范学校、广西省龙州师范学校、南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南宁师范专科学校等阶段。2003年7月,原“南宁地区第二民族师范学校”并入,组成了新的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学校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办学85年来,学校始终扎根祖国南疆,凝练了“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基石”精神,确立了“进德修业、崇学善成”的校训,形成了“师范性、民族性、边疆性”的办学特色。
【办学条件】学校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雅美观。校园占地总面积1141.44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8.8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亿元,拥有26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24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30多万册,电子图书约200万册,电子期刊80多万册,并开通了同方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等40多种数据库,建立了自动化检索系统。
【学科建设】学校现设13个二级学院,49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医学、农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1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广西高校重点培育学科,5个自治区民族院校特色学科,3个自治区新增硕士授权点立项建设学科。此外,学校还拥有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6门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2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科学研究】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学校建有多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如“左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广西边境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广西锰资源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升本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7项,省部级项目147项,厅局级项目743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项。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194人,其中专任教师838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18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17人。教师队伍中涌现出多位荣获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广西教学名师”“自治区优秀教师”等称号的优秀人才。
【服务地方】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产教、校地融合,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桂西南高端家居设计产业学院等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还与崇左市委宣传部、崇左市人大常委会等单位共建多个研究基地和智库,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交流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韩国等国家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共同培养双创人才。学校还与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国内高校签订了合作帮扶协议,开展教师教育、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广泛合作。
【人才培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1%以上。学校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产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一六六、校中企、项目制、订单式”等10多种人才培养模式。近五年来,学校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0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86项,省部级奖2449项,累计近1100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就业情况】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多次荣获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荣誉称号。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毕业生就业。学校还与崇左市及周边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据统计,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部分特色专业如师范类、民族学、边境经济等专业的就业率更是高达95%以上。
【社会声誉】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社会声誉日渐提升。
展望未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朝着建设“广西民族师范大学”的目标砥砺奋进,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