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师范学院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1 0

宁德师范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坐落于福建省宁德市。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福安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停办)。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正式发文成立宁德师范专科学校。1990年8月,闽东职业大学并入宁德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3月更名为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宁德师范学院,2014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学校设立二级医学院,并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20年,宁德市医院被确定为学校直属附属医院。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1215.38亩,设有东侨、蕉城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约35.65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4.93万册、电子图书275.93万余册、电子期刊5.17万余种、学位论文1098.6万篇(册)。学校拥有中国知网、WOS、Wiley等中外电子资源,并加入CALIS和FULink等服务平台。特色馆藏包括畲族文化、红色文化、地方志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基层党组织

学校共有110个基层党组织,包括1个校党委、13个二级学院党委、1个机关党委、1个直属附属医院党委和94个党支部。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校共有党员1640人,其中在职教职医护员工党员971人,学生党员526人,离退休教职工党员143人。学校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学校发展和服务地方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教学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1009人,设有15个二级学院,40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41门,省级重点学科2个、应用型学科4个、应用型专业群3个、服务地方产业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9个。近五年,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获奖88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70多项,学生创新成果(论文、专利等)累计达280多项。

特色专业

宁德师范学院在多个领域形成了特色专业,尤其在师范教育、海洋科学、畲族文化研究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学校设有“畲族文化研究中心”和“闽东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此外,学校与青拓集团、中科曙光等企业合作,开设了多个产业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

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919人,其中正高职称69人,副高职称215人,博士228人,硕士359人。学校拥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3人,国家级人才称号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学校通过“雏鹰计划”“闽江学者”等人才项目,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

科学研究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建设有“海西海洋特色生物种质资源及生物制品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3个,校内科研机构14个,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6亿元。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10余项,其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430余项。学校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22件,获服务地方横向项目350余项,科研成果转化370余项。

服务社会

学校坚持扎根闽东,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设立了“闽东乡村振兴学院”“宁德普惠金融研究院”等机构,与青拓集团、中科曙光、正大集团等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产业学院。学校还开展了“闽太子参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应用”“超高效异步电机的节能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一批与地方产业关联度高的重大科研项目,累计选派服务地方科技特派员174人次。

文化传承

学校建设了“闽东之光”教育基地,包含畲族文化教育中心和闽东红色文化教育中心,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福建省离退休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学习教育基地等。学校与市委宣传部合作共建“传播闽东之光”协同创新中心,推动“习近平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形成了《习近平早期思想研究》《闽东畲族红色故事选》等一批具有闽东特色的文化成果。

交流合作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校际合作。同时,学校与台湾义守大学、虎尾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闽台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

就业情况

宁德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与宁德时代新能源、上汽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设了多个订单培养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还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邀请省内外知名企业来校招聘,助力学生顺利就业。

学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及应用型人才,努力建成省级一流应用型高校,在新时代新福建新宁德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