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学院
安顺学院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地处贵州省中西部,素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安顺市总面积9228平方公里,总人口305.3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41.9%。安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亚洲文明之灯”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千古之谜”关岭“红崖天书”、“世界唯一”的明代屯堡村落、“中国戏剧活化石”安顺地戏、“东方第一染”安顺蜡染等文化瑰宝。安顺被誉为“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是国家最早确定的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十大秀美之城。境内有闻名遐迩的黄果树瀑布,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若飞的故乡。
安顺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38年成立的黔江师范学校,历经国立黔江中学、省立安顺师范学校、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于2006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迄今已有80余年的办学历史。学校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近8万名各类合格专业人才,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基础教育、基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为我国西南地区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16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增列为贵州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9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95.9873万余册,电子图书156.8万种,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硕博论文数据库、维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国道外文专题数据库等17个中外文数据库,形成了符合学校专业设置、保障教学科研需求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788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29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师资616人,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1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2人,安顺市市管专家11人,省级千层次人才18人。学校开设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共47个本科专业(方向),全日制在校生11034人。
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4个教研教学部、8个教学科研辅助机构,拥有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学会、省级社科研究机构、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省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省级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省教育厅工程中心各2个和省教育厅创新团队4个。学校拥有省级双一流建设项目7项、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7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
近五年来,学校获批各级科研项目57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18项,地厅级项目232项,累计获科研经费4740万元。学校教师累计发表论文2104篇,SCI、SSCI、CSSCI、EI等科学引文收录222篇,出版著作63部。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安顺市科技进步奖3项。学校教师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学生荣获全国性奖项430项、省级奖项1592项。学校积极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培育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优势学科,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和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平台优势,主动服务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学校的特殊教育、旅游管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学科专业在服务区域战略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在就业方面,安顺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就业指导讲座和职业规划培训,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就业领域涵盖教育、政府、企业、科研等多个行业,尤其在基础教育、旅游管理、特殊教育等领域表现突出。学校还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贵州大学、广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北大学、青岛大学、上海农科院等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韩国、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以及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地区的20余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选派优秀学生赴合作高校学习。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安道乐学、顺理笃行”的校训精神,扎根安顺,立足贵州,服务西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科研促校、文化名校”五大战略,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扎实,全面发展,具备较强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促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安顺学院的校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当时的黔江师范学校是学校的前身。1949年后,学校经历了多次更名和调整,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安顺学院。学校在8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在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后,进一步提升了办学水平,2017年成为贵州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标志着学校在学科建设和科研能力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学校的特色专业包括特殊教育、旅游管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其中,特殊教育专业是学校的重点建设学科,依托省级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培养了大批特殊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则紧密结合安顺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是学校近年来重点发展的工科专业,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安顺学院在8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在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后,进一步提升了办学水平,2017年成为贵州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标志着学校在学科建设和科研能力方面迈上了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