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唯一以防灾减灾救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75年,前身为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1985年迁至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开发区,200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2021年1月29日,教育部复函应急管理部支持华北科技学院和防灾科技学院合并筹建应急管理类大学。2021年5月26日,应急管理部党委宣布成立中共应急管理大学(筹)临时委员会。2023年4月7日,应急管理部党委决定设立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联合党委,标志着应急管理大学筹建工作进入新阶段。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400余人,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学校立足防灾减灾行业,面向应急管理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培训等多层次、多类型并存的现代办学体系。学校构建了涵盖自然灾害成因机理、发生发展、防灾减灾措施、应急救援处置、灾后恢复重建等全过程、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科研平台体系。
特色专业与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6个,其中防灾减灾核心类专业15个,支撑类专业13个,拓展类专业8个。特色专业包括:
- 地球物理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地震监测与预测领域专业人才
- 勘查技术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重点培养地质灾害勘查与防治人才
- 应急技术与管理:全国首批开设专业,培养应急管理复合型人才
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固体地球物理学)和1个重点发展学科(地质工程)。
就业情况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主要就业方向包括:
- 地震系统:70%的地震监测一线人员、80%的地震台(站)长毕业于本校
- 应急管理部门:各级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队伍
- 工程建设单位:大型建筑企业、勘察设计院
- 科研院所:地震研究所、地质调查院等
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
校史与重大事件
学校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
- 1975年:创建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
- 1985年:迁址河北燕郊,更名为国家地震局地震学校
- 1992年:升格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 200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
- 2013年:获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 2021年:启动应急管理大学筹建工作
学校深度参与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的应急救援与灾后重建工作,提出的"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议"被国家采纳实施。
科研与教学平台
学校拥有:
- 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14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
- 117个专业实验室
- 100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亿元,生均3.6万元,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将坚持"立足应急、面向应急、服务应急"的办学定位,以筹建应急管理大学为契机,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高地,为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