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坐落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四川省内江市。学校于1956年举办高等教育,秉承“明德、博学、笃行、创新”的校训,践行“扎根地方、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发扬“团结奋进、负重自强”的内师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省属同类院校中办学条件优、学科门类齐、综合实力强,融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普通本科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于一体的本科院校。
校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内江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的四川省内江县官立简易师范学堂,高等教育则始于1956年的四川省内江初中师资训练班。2000年,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内江教育学院合并,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2021年,学校分批搬迁至高桥新校区,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校所在地内江市素有“川中枢纽、成渝之心”“大千故里、书画之乡”的美誉,历史上涌现出了孔子之师苌弘、国画大师张大千、新闻巨子范长江等杰出英才,人文荟萃,底蕴深厚。学校在“软科2023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73名,居省属同类院校首位。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园”等荣誉称号。
特色专业与就业前景
内江师范学院设有19个二级学院,66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49个),其中师范专业16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学校的特色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等师范类专业,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科专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包括教育、信息技术、金融、文化传媒等行业,部分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办学资源富集,学科门类齐全
学校现占地3115亩,有校舍9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13万余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564亿元。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研究生18000余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效显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10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建设项目4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学校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4000余项,两次跻身“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300强。
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
学校现有教职工1502人,其中专任教师1166人,正、副高级职称443人,硕、博士1077人。学校聘请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高校的院士、教授、专家学者200余人担任兼职教授。近年来,学校获资助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000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9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2600余篇(件);出版专(编、译)著15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5项。
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扎根地方,近五年与隆昌市人民政府、西南大学、中国渔业协会智慧渔业分会等150余个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有12个校地合作平台,实训实习基地504个。学校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累计招收培养来自20余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国际学生300余名,聘请外籍高层次人才累计150余名。学校与20余个国(境)外高校及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访、合作办学和合作研究等系列项目40余个。
新时代新征程,内江师范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积极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加速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新时代师范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