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政法学院
山东政法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始建于1955年,历经近7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及法律硕士、专科和留学生教育的多学科应用型政法类大学。学校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同时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学校占地面积860余亩,建筑面积27.94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固定资产总值达76750.32万元,其中教学科研设备总值9033.96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43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41万余册。学校设有13个教学单位,1个省级实验室——山东省高校证据鉴识重点实验室,以及2个省级研究中心——民商事法律与民生研究中心和网络空间数字取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构建了“法为核心,融法特色”的“1+3+2”学科布局,法学学科是学校的核心优势学科。学校法学学科是省属高校中首个全部拥有法学学科“三重点”建设项目的学科,包括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刑法学、省级重点学科经济法学、省级重点实验室证据鉴识实验室和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民商事法律与民生研究中心。此外,学校还拥有2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6个省教育厅青年创新团队和1个省级文科实验室。
学校现有26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法学专业、监狱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监狱学、知识产权专业群是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知识产权、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还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余门,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改重大专项1项,省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20项。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943人,其中专任教师716人。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比36.31%,硕士以上学位占比96.51%。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3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2人,全省法学研究领军人物3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1人,山东省优秀思政课教师1人,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和惩戒委员会委员2人,省委、省政府法律专家库成员4人,山东政法智库专家1人,省人大常委会特聘立法专家2人,济南市拔尖人才1人,全省社科理论界“百人工程”高层次人才2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保持在12000人左右,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在校生覆盖率达到60%以上。学校坚持全环境立德树人,将法治文化、红色文化、廉洁文化等特色文化融入育人体系,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中表现突出,每年获各类奖励100余项。学校创新性地采取分类培养、复合培养、订单培养、联合培养等模式,开设“鼎山学堂”“立格英语班”“涉外法治班”“纪检监察班”“律师学院”等特色人才培养项目,与山东省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学院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极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2022年,学校律师学院获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在就业方面,学校毕业生以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而著称,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法律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100%,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0%左右。法学专业本科生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约为40%,全校毕业生深造率约为20%,国家公职单位考取率约为20%。在202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中,学校学生表现优异,录用人数名列全省高校前列。自1955年建校以来,学校共为社会培养了16万余名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其中包括秉公执法的法官、爱岗敬业的律师、严谨踏实的会计和搏击商海的企业家。
学校校史悠久,1955年建校以来,始终秉承“厚德明法、博学笃行”的校训,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在法学教育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法学学科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声誉。近年来,学校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逐步发展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政法类大学。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12357”发展思路为引领,聚力改革创新,推进内涵式发展,向建成特色鲜明、全省一流、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政法类大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