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药大学
湖北医药学院是一所以医学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同发展的综合性高等医学院校,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地处“道教圣地武当山、中国水都丹江口”所在地。作为湖北省和鄂豫渝陕毗邻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西医类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学校在医学教育、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
校史与历年大事
湖北医药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5年,最初名为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1977年,学校开始普通本科教育,1986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1994年,学校独立设置并定名为郧阳医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湖北医药学院,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5年,学校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6年首批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合格评估。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结论。201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开始招收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2017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同年,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8年,学校正式进入湖北省“双一流”建设方阵,成为湖北省重点支持的高校之一。
特色专业与学科建设
湖北医药学院现有19个二级学院,开设26个本科专业,涵盖临床医学、麻醉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生物科学、应用心理学、预防医学、智能医学工程等领域。其中,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3个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另有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学校的主干学科临床医学在2017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2年晋升为前3‰,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此外,学校拥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3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以及现代医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生物与医药3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
就业与人才培养
湖北医药学院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学科强校”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基础、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突出的医学人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全国各地的三甲医院、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等。学校与地方政府、医疗机构和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学校还设有湖北省全科医学教育和免费医学生培养基地、湖北省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承担国家“卓越医师培养计划”项目,为基层医疗事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科研与社会服务
湖北医药学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近年来承担了1127项各级各类纵向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81项,省部级项目111项。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0项,获得授权专利493项,出版学术著作82部。
学校与地方政府和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主导编制了1个省级、3个市级中药材地方标准,主持制订了《十堰市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十堰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等重要文件。
国际交流与合作
湖北医药学院坚持开放办学,是秦巴山区国际交流合作的窗口。学校先后聘请了164名海内外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柔性引进10名海外学者。学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杜兰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等国外高校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选派了近600名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参与出国(境)访学深造和学术交流活动。
校园文化与三全育人
湖北医药学院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是湖北省“园林式校园”。学校每年固定举办5个以上全校性主题文化节和40多项院系专项文化活动,举办学术讲座百余场。学校设有十堰市示范道德讲堂,建有廉洁文化研究中心及廉洁文化长廊,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如“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罗杰、付守芝、王新卫,“中国好人”陈怡敏,“中国好医生”桂世澄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湖北医药学院正按照已绘就的蓝图,满怀豪情,抢抓机遇,克难进取,为实现建设“省属一流、国内知名、国际知晓,高水平有特色的医药大学”之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