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师范学院
六盘水师范学院是贵州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享有“中国凉都”美誉的六盘水市。六盘水市地处川滇黔桂四省交界,素有“四省立交桥”之称,年均气温15℃,气候宜人,是中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月照机场开通了直达北上广等十多个城市的航线,交通便利。六盘水不仅是一座因国家“三线”建设而兴起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还融合了古夜郎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民族文化和旅游文化,是一座多元包容的宜居城市。
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78年成立的六盘水师范专科学校。2009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六盘水师范学院。2013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2015年,被列为贵州省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被列入贵州省“十三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学校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2018年,获得外国留学生招生资格,并于2021年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学校与辽宁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大连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并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台湾大叶大学、泰国清迈大学等17所国(境)内外高校,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学校占地面积1310亩,建筑面积近39.55万平方米,与明湖国家湿地公园融为一体,被誉为“贵州最美大学校园”。2014年,学校被评为全省“安全文明校园”;2017年,荣获“全省文明校园”称号。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9亿元,馆藏图书184余万册。现有教职工93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47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578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87人。学校还拥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宝钢优秀教师1人、市管专家72人。
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涵盖文学与新闻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矿业与机械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艺术学院、土木与规划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开设46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教育学、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特色专业包括“煤炭洁净利用”“煤矿瓦斯防治”“猕猴桃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部分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学校还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10余个国家招收国际学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9771人(含预科397人),成人教育学生2735余人。
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6项,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7项,拥有省一流大学一期重点建设(培育)专业1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课程79门。学校还建有“贵州省煤炭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中国凉都文化研究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以及“贵州省煤炭绿色发展‘2011协同中心’”“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山装备数字化技术”等工程中心。升本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4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274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3项。
学校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的办学理念,秉持“厚德博学,范行求真”的校训,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为社会培养了3万余名各级专门人才。在全国“两红”“两优”评选中,学校2名学生团员分别于2018年和2021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1个团支部于2019年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学校在全国大学生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80余项,省部级奖项760余项,并多次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佳绩。
在就业方面,六盘水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多家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部分特色专业如“煤炭洁净利用”“煤矿瓦斯防治”等领域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学校还通过创新创业学院和省级众创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六盘水师范学院将继续坚持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改革开放、文化引领、梯次推进”六大战略,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部分学科专业在同类高校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