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高等学府
文山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高等学府,其前身可追溯至1947年2月由云南昭通南迁至文山的国立西南师范学校。1984年4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正式成立为文山师范专科学校,并由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亲笔题写校名。1992年,学校更名为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8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成为云南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校。2022年5月,云南省教育厅与文山州人民政府签订共建文山学院协议,学校成为全省首家厅州共建高校,标志着学校发展迈入新阶段。
学校占地面积874.98亩,校舍面积26.13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93.1万册,电子图书122万册,固定资产总值达6.1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28亿元。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189人,其中本科生12202人,专科生1987人。教职工653人,专任教师523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20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17人,其中博士25人。学校还聘请了10余位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生导师,进一步提升了师资力量。
文山学院下设9个二级学院,包括教师教育学院、三七医药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冶金与环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设60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47个,专科专业13个。学校的三七医药学院是特色专业之一,依托文山州丰富的三七资源,培养了大批医药领域的高素质人才。此外,学校还设有文山三七研究院、文山州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中心等学术科研机构,建有“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三七研究基地”“云南省三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个省厅级研究中心和实验室。
在就业方面,文山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特别是三七医药、人工智能、冶金与环境等特色专业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前景广阔。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韩国、越南、泰国等国的17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互派师生交流学习。近年来,学校先后派出512名越南语和泰语专业学生到越南和泰国高校学习,同时招收来自美国、越南、老挝等国的留学生237名,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文山学院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近年来,教师获各级各类课题立项38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学校出版学术专著32部,参编著作、教材45部,获国家专利授权21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8项,13项科技成果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学校先后被评为“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并涌现出“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霜福伟、“最美村官”潘志艳、“最美乡村教师”周凤慧等一批享誉全国的先进典型,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文山学院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重要转折。1947年建校之初,学校以培养师范人才为主;1984年升格为专科学校后,逐步拓展学科领域;2009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标志着学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22年成为厅州共建高校,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和社会影响力。未来,文山学院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