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程技术学院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2 0

2025年湖北工程学院简介

湖北工程学院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中华孝文化名城——孝感市。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可追溯至1943年创办的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历经多个发展阶段,包括孝感师范学校、孝感大学、武汉师范学院孝感分院、孝感师范专科学校、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1986年,学校与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为华中农学院孝感分院)合并,1999年建设部南方城乡建设学校(又名孝感市建筑工程学校)整体并入,2000年3月更名为孝感学院,2011年12月更名为湖北工程学院。

学校位于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距武汉市区50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学校现有一个校区,占地1748亩,建筑面积67.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2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47亿元,图书馆总面积3.90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191.74万册,电子图书总量207.71万册,中外各类电子数据库和文献资源共享平台近40个。各类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在校联培研究生52人)。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84人,高级职称443人,博士306人,“双师双能型”教师458人。全国优秀教师、各类政府津贴获得者、楚天学者、省级杰青、“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楚天名师、湖北产业教授、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50余人,国家和省级各类荣誉专家30余人,聘请10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荣誉)教授。

校史与历年大事

湖北工程学院的校史可以追溯到1943年,当时成立了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经过多次合并与发展,学校在1986年与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合并,1999年建设部南方城乡建设学校整体并入,2000年更名为孝感学院,2011年正式更名为湖北工程学院。学校在2019年通过教育部项目评估,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分别联合举办经教育部批准的金融工程、土木工程本科国际合作教育办学项目。

特色专业与学科建设

学校不断完善学科专业体系,统筹构建“建强工科、厚实农师、发展医科、多元协同”的学科发展格局,实现工、农、教、经、法、文、理、医、管、艺等十大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学校建有农业资源与环境、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教育学、植物学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12个。“生物质基功能材料”和“特色农业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优势特色学科群获批“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湖北工程学院学报》“中华孝文化研究”为教育部名栏。

就业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与一大批大型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共建了299个实习实训和就业创业基地,建成国家和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基地5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2个。近5年,我校荣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6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4项;学生在国家级学科(科技)竞赛中获奖301项,其中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数学建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广告艺术、智能汽车、数据挖掘、大学英语等重大竞赛中屡获全国最高奖;2024年学生考研上线人数568人;近几年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平均保持在92%以上。

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

学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协同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30个。近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2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36项,省市科研成果奖49项,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700多件。学校大力实施服务地方行动计划,与孝感市等地方政府开展校地合作共建,积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校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美及“一带一路”等国20余所大学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面向10余个国家招收留学生,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分别联合举办经教育部批准的金融工程、土木工程本科国际合作教育办学项目,分别于2019年和2017年通过教育部项目评估。教师出国培训研修、学生海外游学交流等国际交流活动日益增多。

荣誉与成就

学校先后获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重点建设高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首批湖北省 2011计划高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首批“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首届“湖北省文明校园”。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严以治学、诚以立身”的校训,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申硕”“更大”“创一流”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党委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的“三抓三强三提升”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克难奋进、开拓进取,朝着全面建设工程教育卓越、办学特色鲜明的国内应用型一流大学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