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体育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是江苏省体育局和江苏省教育厅共管的全省唯一一所体育高等学府,也是江苏省重要的省级竞技体育训练基地。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由张之江在中央体育场旧址创立的中央国体专校。1956年,南京体育学校在此基础上成立,1958年与原江苏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和江苏省体育干部培训班合并,正式更名为南京体育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在体育教育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卓越的成就。1998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学校与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江苏省体育局共建“中国网球学院”,并成功承办了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网球、羽毛球项目的比赛。2022年,学校与中国击剑协会、江苏省体育局共建“中国击剑学院”,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体育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学校秉承“严和朴实”的校训精神,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的“南体模式”。多年来,学校培养了以栾菊杰、张雨霏等18位奥运冠军、110位世界冠军为代表的竞技体育精英人才,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袁伟民、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席张军、中国击剑协会主席王海滨等体育领域的杰出人才。学校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和“体教融合的典范”,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嘉奖。
南京体育学院现有灵谷寺、仙林、五棵松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00余亩。灵谷寺校区位于国家5A级钟山名胜风景区,历史底蕴深厚,自然风景优美。仙林校区位于南京仙林大学城,毗邻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享有优越的人文环境和体育训练资源。五棵松校区正在筹建中,设计方案引入现代城市大学建设理念,建成后将成为融高层次体育教育和科技创新、高端体育训练和竞技比赛、高水平体卫融合服务为一体的全新校区。
学校设有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运动健康学院、体育休闲与产业学院、武术与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6个高等教育学院,开设有16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体育、教育、新闻与传播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各类在校生5500余人。学校连续四期获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单位,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12个,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2个。
在就业方面,南京体育学院的毕业生在体育教育、竞技体育、体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学校与江苏省体育局、南京市体育产业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许多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体育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担任重要职务。
南京体育学院的特色专业包括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康复、体育管理等。其中,体育教育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运动训练专业则注重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学校设有乒羽学院、网球学院、击剑学院、体操学院、游泳学院等5个竞技体育学院,拥有11支省优秀运动队,专业运动员397名。
学校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拥有国家级体育类科普基地2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高端智库-竞技体育研究院、中国网球协会高端智库-中国网球学院等科研平台。学校积极参与国家、省备战奥运会、全运会科技攻关服务,多位科医人员被省委省政府记一等功、大功。2023年,学校成立运动与脑健康研究院,瞄准运动与脑健康领域研究前沿,建设具有前瞻性和一流水平的脑健康与提升研究平台。
南京体育学院秉承“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与江苏省南京市、徐州市、连云港市等多地政府,以及江苏省演艺集团、南京市体育产业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多元合作,全面构建体卫融合、体艺融合、体旅融合等宽领域合作体系。学校还积极开展境外合作办学,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科研院所、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协作关系。
展望未来,南京体育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神圣使命和“为国争光、为省添彩”光荣职责,全面推进内涵式发展、特色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六个着力提升、六个走在前列”目标任务,朝着“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体育大学的奋斗目标昂首迈进,为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