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学院
2025年邵阳学院简介
邵阳学院创建于1958年,其医学类专业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6年,2002年由原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本,2016年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省属本科院校,2018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
校史与历年大事
邵阳学院的校史可追溯至1906年的医学教育,1958年正式建校,2002年两校合并升本,2016年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8年成为湖南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学校历经多次合并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医学、工学、理学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校特色专业
邵阳学院拥有多个特色专业,包括机械工程、生物与医药、医学、教育学等。其中,机械工程和生物与医药专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此外,学校还设有6个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
就业情况
邵阳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如中科曙光、中国电信、湘电集团、湘窖酒业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多次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和“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校园环境与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167.48万平方米,校舍面积94.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6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3.16亿元,馆藏图书339.31万余册,其中电子图书127万册,中文纸质报刊1471种,各类数据库及平台50个。校园环境优美,景色秀丽,林木葱郁,鸟语花香,是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花园式单位”。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4055人,其中正高职称215人,副高职称803人,博士480人(含在读)。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0个,省级优秀研究生教学团队和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2个。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为名誉校长,建立了“资峰学者”领军人才、学科(学术)带头人、中青年拔尖人才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四个层次的人才梯队。
科研成果
近年来,学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460项;获各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61项;发表学术论文6300余篇,有713余篇被国际三大权威索引收录;出版学术专著273部。学报(社科版)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学报(自科版)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两刊获湖南省“双十佳期刊”称号。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与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第一批“新农科”项目建设高校。拥有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66门。
开放办学
学校坚持校地、校企合作,构建“城校共生”发展模式,先后与邵阳市人民政府及所辖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与中科曙光、中国电信、湘电集团、湘窖酒业等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有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
建校60多年来,邵阳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明德、求真、共生、超越”的校训,弘扬“共生共荣、唯实唯新”的校风、“明德明理、笃学笃行”的学风和“修德修身、敬业精业”的教风,为国家和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宁邵为代表的20多万各类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公共建筑节能建设示范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综治工作优秀单位、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易班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军训工作先进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