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质大学
河北地质大学创办于1953年,是原地质部直属五大院校之一,现为自然资源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以“达观博物”为校训,弘扬“仰山慕水”文化,致力于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担任学校名誉校长。
作为新中国最早设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原地质部直属院校,河北地质大学始终坚持以服务地质行业和地方发展为办学定位,形成了“地经渗透、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学校现拥有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8大学科门类,70个本科专业。在《河北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方案(2021-2025年)》中,学校被纳入河北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序列,其中“地质学”一级学科被列为重点支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被列为重点培育学科。
学校在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表现突出,会计学、地质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地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资源勘查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另有1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还拥有资源勘查工程、工商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以及4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河北地质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当时学校作为地质部直属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地质人才的重任。70年来,学校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发展。1978年,学校更名为河北地质学院,1996年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2016年再次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6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地位。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0%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学校全职引进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宋明春教授,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刘嘉麒等一批杰出人才。学校还聘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187人,其中院士14人。
在就业方面,河北地质大学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一把手”工程。学校通过搭建“智慧就业平台”,实现了就业信息的精准推送,现有注册企业6024家。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董文帆入选教育部第五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名单。
学校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教学成果奖6项。学校拥有自然资源部“京津冀城市群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装备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2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
70年来,学校培养了20万余名毕业生,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涉及各行各业。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徐德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毛景文、谢玉洪,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成秋明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展望未来,河北地质大学将继续发扬传统,和衷共济,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努力将学校建设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上有较强影响力、在资源环境及相关领域有突出优势”的创新型多科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