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艺术高等学府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1 0

中国戏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戏曲学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培养戏曲艺术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被誉为“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以其专业最完备、培养体系最健全、优质师资最集中、输送高端专业人才最多、业内贡献最大,在全国戏曲教育领域中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现有在校生2402人,其中研究生385人,本科生2017人;教职员工431人,其中专任教师278人。

学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1月28日的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首任校长田汉。1955年1月正式定名为中国戏曲学校。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制为中国戏曲学院,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0年学院划转北京市。2014年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戏曲学院。

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艺术学”“戏曲与曲艺”和“音乐”3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硕士点及15个专业、28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戏剧戏曲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戏剧与影视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点”;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戏剧影视文学、音乐表演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表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戏剧影视导演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动画、艺术管理、音乐表演、服装与服饰设计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表演为“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学校设有京昆系、表演系、导演系、音乐系、戏曲文学系、舞台美术系、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继续教育部、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等10个教学单位,3个教辅机构,14个管理机构及附中,构建起戏曲中等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剧种覆盖面持续拓展,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不断深化。

在党中央和历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中国戏曲学院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戏曲教育,秉承“德艺双馨、继往开来”的校训,弘扬“薪火相传、守正创新”的传统,始终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为全国各艺术院团、研究机构、艺术院校、艺术管理部门输送大批专业人才,为新中国戏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师生回信,充分肯定了学校办学取得的可喜成果,对传承发展好戏曲艺术提出殷切期望。他强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21年12月31日,学校召开第三次党代会,对学校未来5年发展作出部署。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推进“戏曲人才培养中心、戏曲理论研究中心、戏曲传承与创新中心、中外戏剧交流与合作中心”建设,努力朝着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戏曲艺术大学的目标不懈奋斗。

就业情况:中国戏曲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国家级、省级艺术院团、文化事业单位、教育机构等。学校与多家知名艺术院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近年来,学校还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海外就业和发展机会。

特色专业:学校的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戏剧影视文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戏剧影视导演等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表演专业更是“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这些专业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校史与大事记:中国戏曲学院自1950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发展阶段。1955年正式定名为中国戏曲学校,1978年改制为中国戏曲学院,2000年划转北京市,2014年与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师生回信,对学校办学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并提出了殷切期望。2021年,学校召开第三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