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二、2025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简介:
中央团校创建于1948年9月,其前身可追溯至1932年12月在江西瑞金创办的列宁团校,与鲁迅青年学校、安吴青训班、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同根同源,具有深厚的红色基因、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1985年9月,在中央团校基础上命名组建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起由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历任校(院)长均由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主要负责人兼任,冯文彬、胡耀邦、韩英、王兆国、胡锦涛、宋德福、李克强、周强、胡春华、陆昊、秦宜智、贺军科等同志先后担任校(院)长。现任校(院)长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党委书记为张传慧同志。
中央团校自成立以来,始终肩负着为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培养优秀骨干人才的重要使命,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多次亲临学校作报告、参加开学和毕业典礼、接见学员和教工、发来祝词与贺信,对学校的建设发展和青年人才培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和共青团工作,将中央团校改革纳入共青团中央改革大盘子统筹谋划、一体推进。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对中央团校改革作出重要指示。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团校改革方案》,为学校改革指明了方向。2018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团校改革方案》,推动学校改革进入快车道。方案明确了学校的根本定位是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承担着为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教育培养干部骨干的重要使命。
学校设有教育培训、教学科研、党政服务等3类二级机构,包括轮训部、培训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青年运动史教研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等。学校以团的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以政治培训为主要内容,培养忠于党、忠于人民、热爱青年、扎实苦干的青年干部骨干。2018年至2022年,学校累计培训学员20920人次,折合51.98万人天。
学校坚持内外结合、引育并举,大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现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等优秀师资力量。
学校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社会工作等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入选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坚持走“精、特、强”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培养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素养好、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青年工作专门人才。
学校在就业方面表现突出,毕业生主要进入党政机关、共青团系统、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领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与共青团中央、各级地方政府、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学校的特色专业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等。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紧密结合共青团工作实际,社会工作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工作人才。
学校重视青运史研究,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是国内权威的专业机构,馆藏丰富,档案多样,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学校还着力打造国(境)外青年政治骨干培训交流基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党和国家外交工作大局。
学校是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和北京市首批命名的“文明校园”、“北京市花园式单位”。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中央和国家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团校姓党根本原则,立足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根本定位,服务新时代党的青少年事业和共青团工作需要,聚焦团干部教育培训主责主业,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忠实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努力践行传播党的理论、为党培养团干部和年轻干部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