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化工大学
2025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简介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多学科相互渗透,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校创建于1978年,前身为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2000年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划转北京市管理,正式更名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有清源校区、康庄校区、燕山校区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66亩。设有11个教学院(部)和1个研究院,全日制在校生907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7913人、研究生1098人、留学生33人、预科生30人。建校46年以来,学校秉承“宁静致远,务本维新”的校训,坚持“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办学理念,坚守“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传承实践育人特色,为国家能源化工行业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校史与历年大事
1978年,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成立,标志着学校正式起步。1985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00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管理,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2020年,学校入选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进一步提升了办学层次。2023年,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召开,全面开启了打造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的新征程。
特色专业与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29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北京市一流专业16个、北京市特色专业5个。特色专业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这些专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7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8个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入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就业情况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包括能源化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学校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燕山石化公司、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2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此外,学校还积极拓展国际化就业渠道,与10多个国家3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化就业平台。
科研与创新
学校坚持创新驱动,有组织科研量质齐升。现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级行业学会工程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2023年,省部级和国家级行业协会科研成果奖励同比增长25%,竞争性科研经费到账破亿、同比增长28%。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等近200项,在医药健康、城市能源安全运行、智能制造与装备等领域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802名,其中专任教师534名,7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7%具有高级职称,有硕士生导师296人、博士生导师19人。现有国家级领军人才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人才1人。3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校积极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提升跨文化能力,与10多个国家3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法国巴黎电子与计算机信息工程师学院(EFREI-PARIS)合作开办“中法工程师实验班”,与德国艾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FOM)合作联合培养硕士项目,开设国际会计师(ACCA)实验班。设立在校生出国留学奖学金,每年资助一定比例学生到欧美等高校访学研修。
未来展望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主动融入和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全力打造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