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1 0

二、2025年贵州医科大学简介

贵州医科大学前身为1938年建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全国最早直属国家教育部的9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首任院长是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中国早期热带病学专家、医学教育家李宗恩教授。在他的带领下,杨崇瑞、朱章赓、汤佩松、贾魁、杨济时、刘维德、洪谦、林绍文、侯宝璋、张孝骞、郭秉宽、王季午、朱懋根、李瑞麟、李漪、王志均等大批学术造诣精湛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云集国立贵阳医学院,使其被誉为当时的"小协和",开创了贵州高等教育之先河。

1950年"国立贵阳医学院"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并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65年将"贵阳医学院中医系"划离另行组建"贵阳中医学院"。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4月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是苏州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对口支援高校。

学校发展历程

  • 1938年:国立贵阳医学院成立
  • 1950年:更名为贵阳医学院
  • 1965年:中医系独立组建贵阳中医学院
  • 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 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
  • 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
  • 2019年:开办"协和班",培养临床医学精英

学科建设与特色专业

学校现有教学单位21个,本科专业49个。其中,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基础医学、护理学为省级特色专业。学校在地方病防治、中药民族药研发、组织工程干细胞研究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学校拥有多个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

  • 国家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
  • 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

师资力量与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44人,其中教授325人,副教授610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8%,主要就业方向为三级甲等医院、科研院所和医药企业。

科研实力与成果转化

2016-2024年,学校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项52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03项。在地方病防治、中药民族药研发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多项科研成果已实现产业化,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医疗服务与社会贡献

学校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和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医疗服务网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学校附属医院派出多支医疗队支援湖北,为疫情防控做出重要贡献。

学校始终坚持"文化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恪守"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立足贵州,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建成特色鲜明、同类先进、国内一流的百年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