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一所以会计、金融为特色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原上海金融学院于2016年6月合并组建而成。学校校名“立信”源自《论语》中的“民无信不立”,体现了学校以诚信为本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8年,由著名教育家、会计学家、“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创办的立信教育事业。经过90多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中国现代会计教育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未来金融家的摇篮”。
学校现有上川路、文翔路和中山西路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200多亩。2019年,顾唐路新校区开工建设,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18000余人,其中专业硕士研究生320余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毕业生广泛分布于金融、会计、审计、税务等领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学校坚持“诚信为本、学验并重”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诚信品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39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校的会计学和金融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还入选了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此外,学校拥有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上海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和13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学校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现有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上海高校智库2个,上海市级研究机构(平台)4个。学校出版的《会计与经济研究》入选CSSCI来源期刊,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影响力。
在师资力量方面,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64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40余人,高级职称46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近700人。学校还聘请了一批业界和学界的知名专家作为客座、兼职教授,进一步提升了教学和科研水平。2021年,学校获批“上海市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平台。
学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深耕诚信文化品牌,发起成立了全国高校诚信文化育人联盟,并多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和“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学校还建有全球第一家会计专业博物馆——中国会计博物馆,弘扬会计历史文化。此外,学校在艺术和体育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星海艺术团多次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击剑、女子足球队等体育项目也屡获佳绩。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学校与国(境)外100多所高校及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学校与丹麦IBA国际商业学院合作举办孔子学院,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合作开展金融工程专业(金融科技方向)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与欧盟高校合作开展伊拉斯谟+师生流动计划。学校还加入了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和东南欧及黑海地区经济类院校联合会,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合作网络。
展望未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将继续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和会计领域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学校历年大事记:
- 1928年:潘序伦先生创办立信教育事业,标志着学校的前身诞生。
- 2011年:学校获得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
- 2016年: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原上海金融学院合并组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 2018年:学校被列为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试点高校,并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 2022年:学校成为境内首家通过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认证的地方财经院校。
特色专业:
- 会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金融学:国家级特色专业,金融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
- 审计学:学校是国内较早开设审计学专业的高校之一,毕业生在审计领域具有较高的声誉。
- 金融工程(金融科技方向):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合作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金融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