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四川省与中国气象局、国家统计局共建的省属重点本科院校,始建于1951年。学校前身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56年正式成立。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学校划归四川省管理,并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学科体系。201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图书馆馆藏丰富,现代化体育场馆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锻炼环境。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借鉴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了“三段培养、两次分流,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和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有19个学院(部、中心),开设5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37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16个;1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中国家级8个;9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以大气学科、信息学科和经管学科为重点,形成了工、理、管、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现有3个省级“一流学科”建设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ESI全球前1%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服务气象、统计、国防等事业发展。现有28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6个市厅级科研平台,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23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8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奖3项。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600余人,其中博士800余人,高级职称650余人。拥有国家级重要人才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科院百人计划、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120余人次。此外,学校还聘请了100余名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高层次专家为兼职教授。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化办学,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40余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6个国际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院),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在就业方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毕业生广泛分布于气象、信息技术、金融、统计等领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校还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了多个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学校特色专业包括大气科学、信息工程、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其中大气科学专业在全国享有盛誉,培养了大批气象领域的专业人才。信息工程专业则紧密结合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培养了大量信息技术领域的精英。
学校校史悠久,历经多次更名与合并,始终秉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校训,致力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历年大事记:
- 1951年:学校前身成都气象学校成立。
- 1956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
- 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成都气象学院。
- 2000年:划归四川省管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2001年: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
- 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2020年:入选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 2023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优先培育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