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8 0

山东中医药大学,作为新中国早期建立的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自1958年创建以来,始终秉承“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的校训,致力于中医药教育和科研的创新发展。学校原为山东中医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同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点,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点,1996年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学校主体搬迁至扁鹊故里长清,标志着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

学校现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院校,拥有长清校区、千佛山校区、国际医学中心校区和青岛中医药科学院,总占地2182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23563人,其中本科生17846人,研究生5717人。图书馆馆藏图书143.8万册,电子图书77.8万册,古籍善本3万余册,是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拥有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3个国家重点学科,省属本科院校国家重点学科数量第一。学校首批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医学入选山东省“高峰学科”,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入选山东省“培育学科”。

学校特色专业包括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等,这些专业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学校还开设了扁鹊班、扁鹊书院以及华佗班、仓公班、凤梧班等特色班级,培养了大批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

在就业方面,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学校与多家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此外,学校还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多次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学校校史悠久,历经六十余年的发展,培养出十余万中医药和健康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学校在科研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连续两年首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在文化传承方面也成果丰硕,中医医史文献学术水平全国一流,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保护计划项目《中华医藏》学术办公室挂靠学校。学校还承办了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泰山论灸”“沂山论健”等重大活动,打造了全国首家省级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中心。

展望未来,山东中医药大学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征程中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奋力谱写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