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1 0

南华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其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创建的湖南省衡阳医学院和1959年创办的衡阳矿冶工程学院。2000年3月,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南华大学,2002年10月,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学科体系和研究实力。学校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是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也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

南华大学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核特色”“医品牌”和“环保优势”。学校以工学、医学为主,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25个直属学院、8所直属型附属医院和27个研究生协作培养单位,开设66个本科专业,拥有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面向全国(含港澳台)及部分国家和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677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050人,国际学生388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609人,其中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人才计划专家等100余名高层次人才,以及湖南省芙蓉学者、杰出青年等159名。学校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等38个部省级以上创新团队,是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南华大学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方面成绩斐然,拥有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防重点专业,以及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20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学校在全国率先实施“免费医学生”政策,推进“医+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并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在科研领域表现突出,临床医学、化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核科学与技术入选“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学校拥有国家核医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8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承担了“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350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0余项。

在国际合作方面,南华大学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3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获批“湖南省外国专家工作站”,留学生教育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教育和管理质量”认证。

学校拥有8所直属型附属医院,分布在衡阳和长沙,其中6所为三级甲等医院,附属第七医院是全国首家转隶高校的省级荣军优抚医院。附属医院共有职工近1.3万人,开放床位10000余张,年门急诊量约600万人次,年手术量超过16万台次。学校还获批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和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依托建设单位。

南华大学图书馆资源丰富,馆藏总量345万余册,其中纸质藏书207万余册,拥有WOS、IEL、CNKI等50余个数据库。学校主办《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等学术期刊,为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

建校60多年来,南华大学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30万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被誉为核工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健康湖南建设的重要力量。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国防工业、核工业、卫生与健康、环境保护、装备制造、金融管理等行业和领域,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南华大学在就业方面表现突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举办大型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学校还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创业人才。

南华大学的特色专业包括核工程与核技术、临床医学、环境工程等。其中,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依托学校在核科学领域的深厚积累,培养了大批核工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临床医学专业则依托学校强大的附属医院资源,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学校校史悠久,历经多次合并与发展,始终秉承“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弘扬“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近年来,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正朝着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奋勇迈进。

南华大学的历年大事包括:2000年合并组建南华大学,2002年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0年获批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等。这些重要事件标志着学校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