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共建高校,是一所以海洋与水产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海洋大学,也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当时成立了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标志着广东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开端。经过多次合并与发展,学校于2005年正式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并于2021年与阳江市政府、省教育厅、华南理工大学共建阳江校区。
学校在湛江市和阳江市设有多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依山傍水,绿树长青,是学生求学的理想之地。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4万余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2万余人。
广东海洋大学的校史悠久,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发展阶段。1935年,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成立,成为广东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端。1979年,学校升格为农业部直属的湛江水产学院。1997年,湛江水产学院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湛江海洋大学。2001年,湛江气象学校并入湛江海洋大学。2005年,学校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2021年,学校与阳江市政府、省教育厅、华南理工大学共建阳江校区,进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
学校设有多个特色专业,如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这些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还拥有多个省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就业机会。
在就业方面,广东海洋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就业质量逐年提升。毕业生广泛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华南沿海等地区,其中大多数已成长为各个领域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或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为中国海洋水产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校秉承“坚韧不拔 自强不息”的海大精神,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特色扬校”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作为华南地区海洋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1997年,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为海洋大学校牌揭幕,表示国家非常需要这样一所大学。近年来,学校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文化传承、海洋强省战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581人,其中专任教师1735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681人、博士学位者857人。学校还拥有多个省级教学团队和高层次研究团队,为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科研方面,学校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五年,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1956项,获得授权专利1595项,发表学术论文6744篇,其中三大索引1455篇。学校还获得了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为国家的海洋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关系。学校还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广东海洋大学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
在服务社会方面,学校攻克了海水稻技术难关,助力“南粤粮安工程”,研发了多项海洋生态修复技术,为国家的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还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参与编制了多项重大规划,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海洋强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港)、环北部湾经济区,为把学校早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海洋大学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