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
延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较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坐落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延吉市和珲春市,享有“教育之乡”的美誉。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延边大学在吉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的共同支持下,已成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基地。
学校秉承“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和“自强、和合、日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传承文化、突出特色,民族团结、共教共学,广泛交流、多边合作”的优良传统,深入实施转型发展战略,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延边大学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达188.96万册。学校设有17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医、农等多个学科领域。特色专业包括朝鲜语言文学、民族学、药学、农业科学等,其中朝鲜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还拥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以及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在就业方面,延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就业领域涵盖教育、医疗、科研、政府机关、企业等多个行业。学校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和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此外,学校还设有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咨询等服务,助力学生顺利步入职场。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229人,其中专任教师1,36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08人,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765人。学校聘请了包括金宁一、陈芬儿、张涌院士等在内的100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启动了“图们江学者支持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和引进了一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骨干。
延边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9,086人,其中包括博士、硕士研究生6,194人,本科生21,104人,专科生1,788人,以及来自13个国家的留学生62人。学校建有38个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如东北寒区肉牛科技创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朝鲜韩国研究中心、长白山天然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近三年来,学校承担了586项国家级、省级重大重点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358篇。
学校坚持国际化战略,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277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校稳步发展留学生教育,获得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资格,并加强“延边大学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合作中心”建设。学校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日本明治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关系,每年交流互访的专家学者近千名。
延边大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住国家和吉林省“双一流”“双特色”高校建设重大机遇,锚定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目标任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信自强、笃行实干,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在历史沿革方面,延边大学自1949年建校以来,经历了多次重要发展阶段。1958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85年,学校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22年,学校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这些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延边大学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卓越成就。
延边大学不仅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积极参与吉林省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经济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区域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未来,延边大学将继续坚持“立足边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为国家和地方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