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共建高校。作为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安徽农业大学不仅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更是中国农业教育的重要基地。
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8年,当时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是其前身。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迁往芜湖并继续沿用安徽大学之名。1954年,学校被拆分为安徽师范学院和安徽农学院,后者于同年迁至合肥办学。199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标志着其办学方向和学科特色的进一步明确。
目前,安徽农业大学下设18个学院(部),拥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716人(含国际生14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6009人。在职教职工2203人,其中专任教师1402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比61.2%。学校现有双聘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53人、省级人才228人次,师资力量雄厚。
在学科建设方面,安徽农业大学拥有ESI前1%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安徽省高峰学科4个、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4个。学校设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本科招生专业64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安徽农业大学的特色专业包括农学、林学、园艺学、动物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等,这些专业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声誉。学校还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及多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在科研方面,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此外,还有2个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农业农村部“种质资源库(圃)”、1个安徽省实验室、11个省重点实验室、12个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级智库等7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课题42项,国家基金479项,科研成果丰硕。
安徽农业大学始终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致力于科教兴农、科教兴皖事业。学校与地方合作共建8个综合试验站、28个特色产业站(中心、研究院)、128个科技小院,提出并实施了“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探索形成了“一站一盟一中心”的校县共建机制和“四体融合”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
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学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获批“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并通过“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学校还与加拿大湖首大学合作举办林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联合牵头成立“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搭建了两国高校乃至两国政府农业科研领域的重要合作平台。
在就业方面,安徽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特别是在农业、林业、食品科学等领域,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学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获批安徽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首批“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建设高校”,并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优秀案例。
当前,安徽农业大学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办大办好办强安徽农大”指示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办学理念,推动关键核心办学指标争先进位,努力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