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2 0

沈阳农业大学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市,东邻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南望沈水浑河,北倚天柱山,校园占地10246亩。这里环境幽雅,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厚,教学与科研条件优越,是一所集历史底蕴与现代发展于一体的高等学府。

沈阳农业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6年的省立奉天农业学堂。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以复旦大学农学院与东北农学院部分系科为基础,成立了新的沈阳农学院。1979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85年,学校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0年,学校由农业部所属划转为以辽宁管理为主,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几代沈农人前赴后继,开拓创新,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秉承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学术育人的理念,大力实施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校友荣校战略,带领全校师生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面向未来,学校正向着建设“全国一流、东北特色、沈农品质”的高水平大学目标迈进。

学校拥有完整的农业教育科研体系,设有16个学院、4个教学部(中心),现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本科专业。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学校入选辽宁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个学科入选辽宁省20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5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校还拥有包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内的省级以上科学研究机构115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室)19个。

建校以来,一大批海内外知名学者先后来校任教。现有专任教师1236人,其中教授282人,副教授409人,博士生导师300人,硕士生导师911人。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其他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11人,国家级人才达到27人次。学校还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人选2人;拥有科技部创新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团队2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1人,中国科协托举工程入选者2人;农业农村部重要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7人、综合试验站站长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领军人才8人、攀登学者3人、特聘教授8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28人。学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涌现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员先进集体、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学校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试点专业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级课程8门,国家级教改项目11项,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优秀教材2部。

学校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育德、育能、育责上下功夫,培养了一大批顶天立地的农业人才。现有在校生2003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754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236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947人,留学生99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本、专科生和博士、硕士研究生16万余人,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作为辽宁省唯一一所农业本科院校,学校牢记使命担当,始终瞄准农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摊子”“奶罐子”等做大文章,大力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建设,为辽宁、东北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副食供应”等重大民生需求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自1982年辽宁省实行“一二三工程”以来,陆续在全省14个市30个县(区)100多个乡(镇)设立了科教基点,建立了科教兴农试验、示范基地,先后选派274个科技特派团、600余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农业生产第一线,选拔57名教师党员担任贫困乡村“第一书记”。培训农村经纪人、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农业人才30多万人次。“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338项,科研经费总额达17.28亿元,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8388篇。牵头组建了中国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设施园艺科技与产业创新联盟、辽宁省乡村振兴高校联盟、辽宁省农业产业校企联盟、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产业校企联盟。陈温福院士团队研发的北方超级稻、生物炭肥料,李天来院士团队推广的设施蔬菜、几代沈农人自主研发的寒富苹果,新民的草莓、法库的牛、昌图的猪、黑山的鸡、西丰的鹿等已经成为我省的靓丽名片,更是我校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沈农在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状、辽宁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辽宁省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学校、辽宁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高校平安校园、沈阳市先进党委、沈阳市先进单位、服务沈阳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称号。

在就业方面,沈阳农业大学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尤其是在农业科技、乡村振兴等领域,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校还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咨询、创业指导等全方位服务,助力学生顺利步入职场。

学校的特色专业包括农业科学、园艺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这些专业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声誉。特别是农业科学和园艺学,作为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不仅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还为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沈阳农业大学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追求卓越的奋斗史。从1906年的省立奉天农业学堂到如今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历经百年风雨,始终坚守“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学校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多重大事件和里程碑,如1952年的全国高等院校调整、1979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5年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等,这些事件不仅见证了学校的成长,也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沈阳农业大学将继续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一流、东北特色、沈农品质”的高水平大学,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