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1 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3月合并组建而成,是北京市属重点大学。建校68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崇德尚能,经世济民”的校训精神,坚持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道路,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本部位于丰台区花乡,占地面积293245平方米,以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红庙校区位于朝阳区红庙,占地面积58378平方米,以贯通培养和留学生教育为主。学校党委下设25个二级党组织,包括17个二级党委、5个党总支和3个直属党支部,共有237个党支部,党员5108名。

学校共设20个教学单位,包括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劳动经济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财政税务学院、法学院、金融学院、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华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经济管理学院、体育部、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商务学院和数据科学学院。学校现有48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25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等4个专业获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

学校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相应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获批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劳动经济学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校还设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机构,如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心等。

学校现有在籍学生16784人,其中本科生11522人,硕士研究生4482人,博士研究生646人。本科生高考录取分数线、毕业去向落实率、毕业生起始年薪等指标均高于北京地区高校平均水平。学校先后为国家和北京市培养了近二十万优秀人才,近80%的毕业生签约北京单位,成为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1000余人,教授等正高职称人员199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人员395人。学校自2006年起开展系统化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并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成立了教师促进中心(OTA),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项目的数量大幅增加,标志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服务国家和首都的能力日益增强。学校定期公开出版《经济与管理研究》《人口与经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当代经理人》4种刊物,其中《经济与管理研究》《人口与经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均入选CSSCI来源期刊。

学校已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180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形成了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突出特色的多层次、多科性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自1986年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已累计培养来自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余名各类国际学生。

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强国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首都发展,朝着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的目标开拓奋进。

校史与历年大事:

1956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前身北京经济学院成立,标志着学校正式起步。1995年,北京经济学院与北京财贸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2000年,学校被确定为北京市属重点大学,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地位和影响力。2010年,学校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标志着学校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迈上了新台阶。2020年,学校入选首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高校,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化办学路径。

特色专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在全国享有盛誉。其中,经济学和统计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劳动经济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校还设有多个交叉学科,如劳动关系、法律经济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等,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优势。

就业情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近80%的毕业生签约北京单位,主要分布在政府部门、教育界、学术界和金融、财税、会计等行业。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大型招聘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校招聘,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