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7 0

杭州师范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传统、文理并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08年的全国六大高等师范学堂之一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1978年建立杭州师范学院,2000年前后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校相继并入,2007年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

百十年办学历程中,杭师大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弘文励教、青蓝相继,自强不息、弦歌不辍,坚持“勤慎诚恕、博雅精进”校训传承,弘扬“包容开放、学与俱进、追求卓越”师大精神。鲁迅、李叔同、叶圣陶、朱自清、夏丏尊等名师大家曾在校任教,培养出了丰子恺、潘天寿、陈建功等各领域成绩斐然的杰出校友,成为当时浙江新文化运动策源地、最早传播民主科学思想主阵地,是中国现代教育、近代中国艺术教育及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发祥地之一。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学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办学能力水平不断提升,新时代涌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蔡荣根、数字经济创新者马云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学校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现有仓前、玉皇山、下沙三个校区,分别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西湖之滨和钱塘江畔,占地面积192.34万平方米。学校下设24个学院(部)、2所直属附属医院,有全日制在校生31000余人(不含独立学院),其中全日制硕士生近5500人、博士生87人,学历国际学生近300人。现有教职工2626人,其中专任教师1946人(博士学位占比79.45%),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近80人,学校入选首批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21个。化学、临床医学、植物与动物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数学、农业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数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进入前5‰。

学校是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单位、全国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4项。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项。

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位居省内高校前列,2012年以来获得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学校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1”协同创新中心、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软科学研究基地、哲社基地、智库等31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1个,国际合作科研平台5个,大学科技园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

学校有非独立法人资格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杭师大哈尔科夫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3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拥有来华留学生招生与培养资格,是全国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工作院校。

在就业方面,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教育、医疗、信息技术、金融等行业。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此外,学校还设有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学校的特色专业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化学、临床医学、艺术设计等。其中,教育学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心理学专业则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成果在国内享有盛誉。化学和临床医学专业在科研和临床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培养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和医疗人才。艺术设计专业则以其创新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实践机会吸引了众多学生。

校史方面,杭州师范大学自1908年建校以来,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发展。1927年,学校更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成为浙江省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1958年,学校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学校恢复招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学校与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校合并,进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2007年,学校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历年大事方面,学校在2012年获得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标志着学校科研实力的显著提升。2015年,学校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2018年,学校成功举办了建校110周年庆典,回顾了学校的辉煌历史,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2020年,学校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附属医院派出多批医疗队支援武汉,展现了学校的责任与担当。

当前,全校上下正团结一致,接续奋斗,共同朝着加快建设成为实力强劲、特色鲜明、文化厚重的全国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