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2 0

2025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简介

上海外国语大学(简称“上外”)创建于1949年12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也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作为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上外入选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始终站在中国外语教育的前沿。

上外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和“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的全面成长、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为办学使命,深入推进“多语种+”办学战略和以“跨、通、融”为核心的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国际化人才,目标是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

校史沿革

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新中国同龄,其前身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首任校长是著名俄语翻译家、出版家姜椿芳。学校历经多次变革,先后更名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学院等。1963年,学校被列为教育部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英文校名确定为“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为“SISU”),并于1994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外的校史中涌现了众多杰出人物,如顾杏卿、凌达扬、厉家祥、夏仲毅、方重、徐仲年等名家大师,他们执教治学,开创并丰富了上外的人文传统。这些学者不仅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特色专业与学科优势

上外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同时涵盖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等6大门类,形成了多元并举、特色鲜明的学科格局。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培育])、1个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欧语种群)、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4个上海市(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上外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并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A+,位列全国第一。此外,学校还开设了54种授课语种,包括俄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现代语言,以及拉丁语、古希腊语、世界语等冷门绝学语言课程,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提供了关键人才储备。

就业与人才培养

上外的人才培养体系层次齐备,现有56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率先提出“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致力于培养卓越外语人才、多语种高端翻译人才、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无国界工商管理创新人才等。

上外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就业领域涵盖外交、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新闻媒体、教育机构等。学校与新华通讯社、《中国日报》社、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等建立了联合办学体系,并与英国FutureLearn平台合作开展“慕课”(MOOC)探索与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国际化视野。

国际视野与合作

上外是新中国最早开展对外交流的高校之一,已与62个国家和地区的440多所大学、文教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是全球首批与联合国总部、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高校,并加入了亚非研究国际联盟、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等国际学术联盟。

上外本科生出国(境)访学比例高达50%,每年有千余名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公派出国(境)开展学术交流。学校还开设了9所孔子学院,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北美和南美,致力于推广中国文化,沟通世界文明。

校园设施与社会服务

上外现有虹口和松江两座校区,占地74.7公顷。虹口校区位于上海市中心,松江校区则坐落于佘山脚下,两校区文脉相承,各具特色。学校图书馆是全国外语院校图书馆联盟中心馆之一,馆藏纸本文献130万余册,电子图书174万册,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上外还拥有中国第一座世界语言博物馆,以“世界语言多样性”为主题,致力于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中外文明对话和人文交流。此外,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突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作为国家一级出版社,累计出版40多个语种的图书、教材和电子出版物10000余种,总印数逾10亿册,为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校七十多年来,上外师生始终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足迹遍布全球各地,为我国的外交事业、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立足新时代,上外将继续以建设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为目标,成为“多语种+”卓越人才的孵化培育地、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创新策源地、国别区域全球知识的关键供给地、全球话语能力建设的战略支撑地、外语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引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