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
2025年湖南农业大学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全国文明校园、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作为中国农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为己任,被誉为“农业人才的摇篮”。
百年校史与重要里程碑
学校的前身是1903年创办的修业学堂,周震鳞、黄兴、徐特立、毛泽东等革命先驱曾在此执教,为学校奠定了深厚的革命传统。1951年3月,由修业学堂发展而来的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与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湖南农学院,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标志着学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94年3月,学校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开启了现代化农业教育的新篇章。
历经120余年的发展,学校始终秉承“爱农为农”的优良传统,践行“强农兴农”的使命,现已发展成为以农学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科建设与特色专业
学校设有23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学科涵盖农、工、文、理、经、管、法、医、教、艺等10大门类。其中,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动物科学等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学校还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1个,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2个,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8个。
在科研领域,学校的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等7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展现了强大的学术实力。学校还拥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62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102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职工2116人。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44人,省级人才415人,形成了以院士为引领、国家级人才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在科研方面,学校是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建设单位,牵头组建了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学校还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89个,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00余项,审定(登记)新品种300余个,获授权专利3000余件。
国际化办学与合作交流
学校与40多个国家的130多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人员交流、教学和科研合作。学校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等40多所知名高校开展教育合作,是湖南省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高校和首个国家留学基金委“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高校。
学校还揭牌成立了湖南省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农业与健康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暨人才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首批“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项目学校,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就业前景与校友成就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就业领域涵盖农业科技、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等多个行业。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在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创新等领域表现突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校友,如农业科学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
展望未来,湖南农业大学将继续秉承“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建设“质量卓越、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农业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