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高等学府
东北农业大学(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48年,前身为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知名教育家、哈尔滨市第一任市长刘达担任首任院长。学校历经多次隶属关系调整,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农业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和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学校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1996年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再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拥有1个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12个黑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畜牧学等专业在全国享有盛誉,尤其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成为学校的王牌专业之一。学校还设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在就业方面,东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尤其在农业、食品、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如中粮集团、伊利集团、蒙牛集团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此外,学校还设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业团队和项目。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69人,其中教授356人、副教授56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065人。学校拥有各类国家级人才115人次,省级人才212人次,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5个。这些优秀的师资力量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2735人,其中本科生24781人、研究生7628人、外国留学生326人。学校是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项目2个,国家级课程3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学校还设有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科技小院10个,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示范基地1个。
在科研方面,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72个,包括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建校至今,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38项。学校还先后11次获得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和重大科技效益奖,22次被授予“社会实践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2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设有教育部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学校长论坛中方秘书处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501.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4亿元,为首批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学校主办的多本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包括《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在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学校也取得了显著成绩。199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00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4年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21年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4年荣获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展望未来,东北农业大学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恪守“博学笃行、明德亲民”的校训,弘扬“勤奋求实、奉献创新”的校风,全力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