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
2025年西南政法大学简介
西南政法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作为改革开放后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重点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不仅是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还入选了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首批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以及教育部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
校史沿革与重大事件
西南政法大学的前身是1950年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正式成立西南政法学院,院名由郭沫若先生题写,首任院长为抗日民族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
2003年,学校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设立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成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并成为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重庆市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2021年,增列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特色专业与学科优势
西南政法大学以法学为主,同时涵盖哲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现有29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新闻学、行政管理、广播电视学、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产权、会计学、工商管理、审计学、传播学等11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此外,学校还拥有12个省(市)级一流本科专业。
学校现有法学、新闻传播学、国家安全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经济法学和诉讼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法学、新闻传播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商管理、国家安全学(交叉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内法规(交叉学科)、翻译(专业学位授权点)、审计(专业学位授权点)等12个学科为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
就业前景与校友成就
西南政法大学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30余万名各级各类人才,是全国培养法治人才最多的高校之一。学校毕业生在政界、司法界、学术界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有1位校友担任中共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7位校友担任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和中央委员会纪委委员,百余位校友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此外,近60位校友曾担任或现任国家首席、一级或二级大法官和大检察官。
在就业方面,西南政法大学的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级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校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审计署等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校园环境与科研平台
西南政法大学现有沙坪坝校区、渝北校区和宝圣湖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共3000余亩。渝北校区为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心,沙坪坝校区为继续教育和干部培训基地,宝圣湖校区为科研和创新创业基地。学校拥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建设项目、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等44个科研平台。
国际化与未来发展
西南政法大学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战略,与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开展130余个学生交流项目。学校入选教育部“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并入选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高校和“巴渝海外引智计划”。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南政法大学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推进高质量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朝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奋力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