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2025年发展概况
深圳大学自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以来,始终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学校在中央、教育部和地方的高度重视下,依托北大、清华、人大等名校的学科援建,迅速汇聚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建校初期,深圳大学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率先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不仅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还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历经41年的发展,深圳大学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紧随特区发展步伐,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学校以“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为办学特色,培养了近30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其中95%以上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深圳大学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事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内地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
深圳大学现有粤海、丽湖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2.7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00.74万平方米。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科研设施齐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0亿元。图书馆馆舍面积89759平方米,馆藏纸本资源461.37万余册,全文电子图书349.37万余册,全文电子期刊13万种。学校拥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此外,学校还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科技部P3实验室1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海洋局公共服务平台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4个,广东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1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个。
深圳大学现有在校生44554人,其中本科生28792人、硕士研究生14465人、博士研究生849人、留学生448人;成人教育学生22500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7个学院,104个本科专业和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3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学科17个;有学术学位博士授权一级学科15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7个。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科学/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地球科学、免疫学、数学、微生物学等19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深圳大学在就业方面表现突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就业率高达90%以上。学校与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还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成功的创业项目。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现有教职工4198人,其中专任教师2725人(教授627人、副教授999人、讲师1064人)、技术人员595人、管理人员878人。有博士后1181人,专职研究人员649人。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99位,广东省高层次人才103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2104位。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2023年科研总经费超过19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5项,位列全省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二。2023年,SCI收录论文6511篇,SSCI收录论文711篇,获专利授权145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07项。
深圳大学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与境外290所高校(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遍布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包括师生交流交换、科研合作、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学校还积极吸纳全球留学生就读深造,打造国际化氛围,全面提升国际交流质量和层次。
当前,深圳大学正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创新驱动,追求内涵发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而努力奋斗!
深圳大学的校史可以追溯到1983年,当时学校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初期应运而生,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的重任。建校初期,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进行了多项创新,率先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1996年,深圳大学成为全国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标志着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06年,学校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2017年,深圳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成为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0年,学校在ESI学科全球排名中取得突破,多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等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
深圳大学的特色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学、经济学、法学等。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之一,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企业中备受青睐。建筑学专业依托清华大学的学科援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经济学和法学专业则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援建,为特区的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深圳大学的历年大事包括:1983年建校,1996年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2020年多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这些里程碑事件见证了深圳大学从一所地方高校成长为国内一流大学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