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轻工业学院
2025年齐鲁工业大学简介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科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山东、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学校(科学院)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按照"科教融合、双轮驱动、优化布局、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
历史沿革与重要里程碑
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2017年5月,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重要历史节点:
- 1948年:胶东工业学校成立
- 1978年:升格为山东轻工业学院
- 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
- 2017年:与山东省科学院合并
- 2020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 2023年:工程学、化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办学条件与特色专业
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菏泽、德州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位于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校舍建筑总面积1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3.14亿元。
特色专业:
- 国家级特色专业:轻化工程、生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
- 省级特色专业:环境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
- 新兴交叉学科:人工智能、大数据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
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291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119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1581人。拥有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5人,国家级人才33人次。
近年来科研成果:
- 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409项
-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 获得发明专利3700项
- 学术论文被SCI、SSCI收录6967篇
人才培养与就业情况
学校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0余万名,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工程师的沃土"。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主要就业领域:
- 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占比25%
- 先进制造与智能制造:占比20%
-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占比15%
- 新能源与新材料:占比12%
- 金融与服务业:占比10%
学校与海尔、浪潮、重汽等100多家龙头企业建立就业合作关系,设有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连续多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设有40余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研发中心),35个国际联合实验室。每年有300余名外国专家来校交流访问,长期驻校工作的外国专家近120人。
发展目标
新时代,新工大,新使命,新跨越。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规划,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部分优势学科进入国内一流、世界先进学科行列。
学校将继续深化科教融合,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持,努力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