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3 0

陕西师范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经过多次合并与发展,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正式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学校成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标志着其在全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005年,学校入选“211工程”,2008年进入“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跻身“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新征程。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教师教育的领军者,陕西师范大学始终秉持“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扎根西部,服务国家。学校培养了50余万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投身于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被誉为“教师的摇篮”。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9000余人,硕士研究生9300余人,博士研究生2300余人,留学生500余人。长安校区和雁塔校区分别以现代开放和古朴典雅的风格著称,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是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

在学科建设方面,陕西师范大学拥有12个学科门类,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和交叉学科。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本科专业72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0个。中国语言文学是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和材料科学进入ESI世界前2‰,1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此外,学校还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陕西省“双一流”建设学科。

陕西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领域具有显著特色,形成了“国家公费师范、国家优师计划师范、普通师范、地方委培师范”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师范教育体系。学校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36800余人,其中70%以上服务于西部地区,成为西部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学校还牵头成立了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推动西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就业方面,陕西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学校与全国各地的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学校还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与“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级竞赛,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100余人,其中97%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近年来,学校通过创新人才引育机制,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陕西师范大学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成立了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人文社会科学联盟和图书档案出版联盟,推动国际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学校还设有4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化培养机会。

展望未来,陕西师范大学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四个服务”重要使命,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校史馆和国内首座综合性教育博物馆是了解学校发展历程的重要窗口。自1944年建校以来,陕西师范大学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与发展,始终与国家教育事业同频共振。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强国,学校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

陕西师范大学的特色专业包括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材料科学等。其中,教育学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培养了大量的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中国语言文学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化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学校历年大事包括:1944年建校、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成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2005年入选“211工程”、2008年进入“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这些重要节点标志着学校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不断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