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Ningbo University)创建于1986年,由著名爱国侨领、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建校之初,学校就获得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杭州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的对口援建,高起点开启了办学之路。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组建了新的宁波大学,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曾指示:“努力把宁波大学建设成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为浙江建设创新型省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宁波大学现已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省部市共建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和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截至2025年,宁波大学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0152名、硕士研究生11805名、博士研究生594名,其中国际学生975名。学校现有教职工3198名,其中教学科研人员2152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55名,博士学位人员占比高达82.2%。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全职院士11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学校主校区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北区,梅山校区位于北仑梅山岛,总占地面积3189亩,另有科技学院慈溪校区,占地面积796亩。
宁波大学校史悠久,建校以来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校训,秉承“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务实创新、与时偕行”的宁大精神。学校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现有12个学科门类,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和交叉学科,设有59个本科招生专业。学校拥有23个学院(学部)和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并设有5家直属附属医院。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
在特色专业方面,宁波大学的力学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和省优势特色学科,水产学科为省登峰学科,应用经济学、生物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3个学科为省一流学科A类。此外,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材料科学、动植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化、计算机科学、物理学、一般社会科学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实力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宁波大学在科研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建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7个,其中包括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为宁波地区唯一。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表现突出,海洋战略安全政策建议获国家主要领导人肯定性批示,跨海大桥防船撞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盐碱地养殖海鲜技术在内陆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在就业方面,宁波大学始终将学生就业质量放在首位。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2023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6.5%,用人单位满意度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学校还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连续8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高校先进集体奖”,连续11年在全国“挑战杯”系列竞赛中蝉联“优胜杯”。这些成就充分体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方面的卓越表现。
宁波大学坚持开放办学,与全球1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入选“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和宁波市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学校还设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2个海外孔子学院,积极推进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与29所港澳台高校签订了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波大学正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向着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学校将继续秉承“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校训,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